· 劉壎
延頸池邊照影池,花明柳淨思依依。 年深色重丹砂頂,日暖光浮白雪衣。 晴月夢迴三島去,看雲思上九霄飛。 玉簫聲斷秋宵冷,應有仙人憶未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延頸:伸長脖子。
  • 照影:映照身影。
  • 依依:形容留戀,不忍分離。
  • 丹砂頂:指鶴頭頂的紅色,丹砂即硃砂,一種紅色礦物。
  • 光浮:光彩閃耀。
  • 白雪衣:比喻鶴的羽毛潔白如雪。
  • 三島: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島。
  • 九霄:天空的最高處,比喻極高。
  • 玉簫聲斷:簫聲停止,形容夜晚的靜謐。
  • 仙人:神話中的仙人,常與鶴有關聯。

翻譯

鶴伸長脖子在池邊映照身影,花兒明豔,柳枝清麗,讓人留戀不已。 隨着年歲的增長,它頭頂的紅色更加鮮豔,陽光溫暖,羽毛閃耀如白雪。 在晴朗的月光下,它夢迴神話中的三座仙島,思緒飛揚,彷彿要飛上九霄雲外。 夜晚的玉簫聲停止,秋夜變得冷清,應該有仙人在思念着未歸的鶴。

賞析

這首作品以鶴爲主題,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鶴的優雅與神祕。詩中「延頸池邊照影池」生動描繪了鶴的姿態,而「花明柳淨思依依」則烘托出一種寧靜而美好的氛圍。後文通過對鶴羽毛和頭頂顏色的描繪,以及對鶴夢境的想象,進一步增強了鶴的仙氣和詩意。結尾的「玉簫聲斷秋宵冷,應有仙人憶未歸」則增添了一絲哀愁和神祕感,使整首詩更加動人。

劉壎

宋元間南豐人,字超潛,號水村。卓犖不羣。工詩文。宋亡十餘年,以薦署旴郡學正,又十餘年,命爲延平郡教授,秩滿歸裏卒。有《水雲村稿》 ► 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