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道春江圖
江上亂山青束筍,平沙草樹望不盡。大江入海來滾滾,吐雨吞雲雜蛟蜃。
中有崔嵬夐絕之高亭,遠出晴空寒數仞。江山傳舍觀英雄,英雄盡說孫江東。
自從得地雙鶴翁,紫髯一拂豚犬空。石田睡起秋屢豐,歸耕應羨漢陰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束筍:形容山峯緊密排列,如同捆紮的竹筍。
- 蛟蜃:古代傳說中的水怪,蛟(jiāo)和蜃(shèn)。
- 崔嵬:高聳的樣子。
- 夐絕:極其遙遠。
- 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八尺。
- 傳舍:古代供行人休息住宿的處所,比喻短暫停留之地。
- 雙鶴翁:指隱居的高士,以雙鶴爲伴,象徵高潔。
- 紫髯:紫色的鬍鬚,常用來形容英雄人物。
- 豚犬:指家畜,比喻平庸無能之輩。
- 石田:貧瘠的田地,比喻無用之地。
- 漢陰翁:指隱居的老人,漢陰是地名,翁指老人。
翻譯
江上的羣山如同捆紮的青色竹筍,平坦的沙灘和樹木一望無際。大江滾滾流入海洋,雲雨中夾雜着傳說中的水怪。 在這之中,有一座高聳入雲的亭子,遠遠超出晴朗的天空,高聳數仞。江山如同過客的住所,見證了無數英雄,而英雄中最被稱道的,是江東的孫氏。 自從得到這片土地,雙鶴翁便隱居於此,紫色的鬍鬚輕輕一拂,便讓平庸之輩相形見絀。貧瘠的田地醒來,秋天屢次豐收,歸耕的隱士應羨慕漢陰的老人。
賞析
這首作品以壯闊的江景爲背景,描繪了江山如畫的壯麗景象,同時通過對高亭、英雄和隱士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英雄事蹟的讚美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江上亂山青束筍」形象地描繪了山巒的密集,「吐雨吞雲雜蛟蜃」則生動地表現了大江的磅礴氣勢。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和人文歷史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