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 · 警墮道者

謾整巾袍,妄名清淨,放搎劣馬顛猿。利名叢裏,徒炫有因緣。逐浪隨波日日,不曾澄,湛靈源。堪嗟訝,閒模閒樣,辜負慕玄玄。 爾心還自忖,怕空遷日月,鬢雪垂肩。好撿情攝念,慧種心田。認取元初靈覺,常耕道、獵德綿綿。功三考,形神俱妙,灑灑證飛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謾整:隨意整理。
  • 巾袍:頭巾和長袍,指道士的服飾。
  • 妄名:虛妄的名聲。
  • 清淨:指道家追求的心靈純淨狀態。
  • 放搎:放縱。
  • 劣馬顛猿:比喻心神不定,行爲放縱。
  • 利名叢裏:名利場中。
  • :澄清,使心靈清澈。
  • 靈源:指心靈的本質或源頭。
  • 嗟訝:嘆息驚訝。
  • 空遷:虛度。
  • 日月:指時間。
  • 鬢雪:比喻白髮。
  • 檢情攝念:約束情感,集中意念。
  • 慧種心田:在心中播種智慧。
  • 元初靈覺:原始的靈性覺悟。
  • 耕道:修煉道德。
  • 獵德:追求德行。
  • 功三考:經過三次考覈。
  • 形神俱妙:形體和精神都達到完美狀態。
  • 灑灑:形容輕鬆自在。
  • 證飛仙:修煉成仙。

翻譯

隨意整理着道士的服飾,虛妄地追求名聲和心靈的純淨,放縱自己如同劣馬和顛狂的猿猴。在名利場中,徒勞地炫耀自己的因緣。每天隨波逐流,從不曾澄清自己的心靈。真是令人嘆息驚訝,這樣閒散的模樣,辜負了追求玄妙之道的初衷。

你自己也要反思,害怕虛度時光,白髮垂肩。應該約束情感,集中意念,在心中播種智慧。認識到原始的靈性覺悟,不斷修煉道德,追求德行。經過三次考覈,形體和精神都達到完美狀態,輕鬆自在地修煉成仙。

賞析

這首作品以道家修煉爲主題,通過對「清淨」、「靈源」等概念的探討,表達了對於心靈脩煉的重視。詩中「劣馬顛猿」、「利名叢裏」等生動比喻,揭示了世俗誘惑對修行的干擾。後文則強調了自我反省、情感約束和智慧培養的重要性,以及通過不斷修煉達到形神俱妙、證飛仙的理想境界。整體上,詩歌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道家修煉的內在追求和精神境界。

劉志淵

金道士。萬泉人,字海南,號元衝子。童時不作嬉戲,事親至孝。慕仙學道,後遇長春真人丘處機於棲遊庵。金末兵亂,避於綿山。卒年七十九。 ► 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