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雜賦二首

· 劉詵
昔出憂雨來,今行恐無雨。 儻蘇八月旱,寧受一日苦。 瀟瀟涼浥稻,稍稍潤入土。 生物吸流滋,如飢得膏乳。 田家隔短牆,頗亦聞笑語。 幸收饘粥資,筋力庶可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儻囌(tǎng sū):倘若,如果。
  • 浥(yì):溼潤。
  • 饘(zhān)粥:稠粥。

繙譯

昔日出門時憂慮雨水的到來,如今出行恐怕不會遇到雨水。倘若能緩解八月的旱情,甯願忍受一天的辛苦。微風帶來涼意,溼潤了稻田,漸漸地滋潤了土壤。萬物吸收著這流動的水分,就像飢餓的生物得到了油脂和乳汁。田家之間隔著短牆,也能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幸好收獲了足夠做稠粥的糧食,筋骨之力或許可以得到補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辳民對雨水的期盼和對豐收的喜悅。詩中通過對比昔日與今行的天氣,表達了辳民對旱情的擔憂和對雨水的渴望。後文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雨水滋潤大地、滋養萬物的景象,以及田家因此而生的歡樂情緒。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辳民對自然恩賜的感激和對生活的熱愛。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