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安成魏君壇留宿其下

· 劉詵
一溪抱峽玉潺湲,奇草幽花滿古壇。 千岫月明丹石去,萬松風轉鬥垣寒。 白雲可踏天垂屋,老鶴不歸人倚闌。 定有吹笙王母下,露悽夢冷欲生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訪。
  • 安成:地名。
  • 魏君罈:地名,可能是指某個道教的罈場。
  • 抱峽:環繞峽穀。
  • 玉潺湲(chán yuán):形容水流聲。
  • 幽花:幽靜処的花朵。
  • 滿古罈:遍佈古老的罈場。
  • 千岫(xiù):衆多的山峰。
  • 丹石:紅色的石頭,可能指某種特殊的山石。
  • 萬松風轉:形容松樹在風中搖曳。
  • 鬭垣(dǒu yuán):星鬭般的圍牆,這裡可能指罈場的圍牆。
  • 白雲可踏:形容雲霧繚繞,似乎可以踩踏。
  • 天垂屋:形容房屋倣彿從天而降。
  • 老鶴不歸:老鶴未歸,指時間已晚。
  • 人倚闌(lán):人靠在欄杆上。
  • 吹笙王母:指神話中的王母娘娘,吹笙可能指其音樂或儀式。
  • 露淒夢冷:露水淒涼,夢境寒冷。
  • 欲生翰(hàn):想要振翅高飛,翰指鳥的翅膀。

繙譯

一條谿流環繞著峽穀,水聲潺潺如玉,奇特的草木和幽靜的花朵遍佈這古老的罈場。 無數山峰在月光下顯得紅色石頭格外醒目,萬棵松樹在風中搖曳,星鬭般的圍牆透出寒意。 白雲似乎可以踩踏,房屋倣彿從天而降,老鶴還未歸來,人們倚在欄杆上。 定會有吹笙的王母娘娘降臨,露水淒涼,夢境寒冷,讓人想要振翅高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幽靜而神秘的夜景,通過豐富的自然意象和神話元素,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詩中“一谿抱峽玉潺湲”和“千岫月明丹石去”等句,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山水之美,而“白雲可踏天垂屋”和“吹笙王母下”則增添了神秘色彩。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神話的曏往和敬畏。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