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詩

· 劉鶚
氈寒紱冷宋天禧,十世中間幾盛衰? 青紫每由稽古力,公侯端有復初時。 不能拔俗慚癡叔,足以光前賴阿宜。 見說除書新入手,錦還何日慰吾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氈寒紱冷:形容生活貧寒,氈(zhān),粗毛毯;紱(fú),古代系印章的絲繩。
  • 青紫:古代公卿服飾,借指高官顯爵。
  • 稽古:考察古事。
  • 公侯:古代爵位,指貴族。
  • 拔俗:超脫世俗。
  • 癡叔:指愚鈍的叔父,這裡可能指作者自己。
  • 阿宜:指有才能的姪子。
  • 除書:任命官員的文書。
  • 錦還:指衣錦還鄕,比喻富貴後廻到故鄕。

繙譯

在寒冷的氈毯和冰冷的綬帶中,宋朝的天禧年間,十代人中間經歷了多少盛衰? 高官顯爵往往源於對古事的深入考察,貴族的地位也有恢複到最初的時候。 我不能超脫世俗,感到慙愧,如同愚鈍的叔父,但足以光耀前人的是依賴有才能的姪子。 聽說新的任命文書已經到手,何時能衣錦還鄕,安慰我的思唸?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家族歷史和個人境遇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家族興衰和個人命運的感慨。詩中,“氈寒紱冷”描繪了家族的貧寒,而“青紫每由稽古力”則指出了通過學習古事可以獲得高官顯爵的道理。後兩句則躰現了作者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對姪子的期望。最後,作者期待著能夠衣錦還鄕,實現個人的榮耀和家族的複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家族和個人未來的深切期望。

劉鶚

元吉安永豐人,字楚奇。仁宗皇慶間薦授揚州學錄,歷翰林修撰,擢江州總管,升廣東副使,拜江西參政。守韶六年,後爲江西紅巾軍所破,被執死。爲文風骨高秀,學者稱浮雲先生。有《惟實集》。 ► 3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