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虞伯生

· 杜本
滿窗風雨夜沈沈,獨對青燈萬古心。 徒有故人憐白髮,自無奇骨換黃金。 茅檐暖日須看獻,竹簡遺經正用尋。 豈愧執鞭非所好,甘隨麋鹿放山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沈沈:形容夜色深沉。
  • 青燈:指油燈,因其燈光呈青色而得名。
  • 徒有:只有,僅有。
  • 故人:老朋友。
  • 奇骨:指非凡的骨骼,古代迷信認爲骨骼能決定人的命運。
  • 換黃金:比喻改變命運,獲得財富。
  • 茅檐:茅草覆蓋的屋檐,指簡陋的房屋。
  • 竹簡遺經:指古代寫在竹簡上的經典文獻。
  • 豈愧:哪裏會感到羞愧。
  • 執鞭:指從事低賤的工作。
  • 麋鹿:一種野生動物,常用來比喻隱居山林的生活。

翻譯

夜晚,風雨滿窗,夜色深沉,我獨自對着青燈,懷揣着萬古不變的心思。 只有老朋友憐惜我的白髮,我自己卻沒有非凡的骨骼來改變命運,獲得財富。 溫暖的陽光應該照在茅草屋檐上,我正尋找着古代寫在竹簡上的經典文獻。 哪裏會感到羞愧於從事低賤的工作,我甘願跟隨麋鹿,放縱自己在山林之中。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名利的超然態度。詩中,「滿窗風雨夜沈沈,獨對青燈萬古心」描繪了一個寂靜而深沉的夜晚,詩人獨自面對青燈,思緒萬千。後句「徒有故人憐白髮,自無奇骨換黃金」則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命運的感慨。最後兩句「豈愧執鞭非所好,甘隨麋鹿放山林」更是直接表達了詩人寧願選擇與自然爲伴,也不願屈從於世俗的決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超脫的人生觀。

杜本

元清江人,字伯原,號清碧。博學,善屬文。隱居武夷山中。文宗即位,聞其名,以幣徵之,不赴。順帝時以隱士薦,召爲翰林待制,奉議大夫,兼國史院編修官,稱疾固辭。爲人湛靜寡慾,尤篤於義。天文、地理、律歷、度數、無不通究,尤工於篆隸。有《四經表義》、《清江碧嶂集》等。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