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

· 李瓚
客舍沙南蒲子堈,流光愁思共微荒。 落林翠竹含溪影,小樹紅梅播野芳。 解樂師襄方入海,乘舟張翰謾歸鄉。 不如卻學南山牧,叩角浩歌清夜長。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遣興:抒發情感,排遣心情。
  • 客舍:旅館。
  • 沙南: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蒲子堈: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流光:流逝的光陰。
  • 愁思:憂愁的思緒。
  • 微荒:微小的荒涼感。
  • 落林:落葉的樹林。
  • 翠竹:綠色的竹子。
  • 含溪影:映照在溪水中的影子。
  • 小樹紅梅:小樹上的紅色梅花。
  • 播野芳:散發着野外的芳香。
  • 解樂師襄:解下樂器,指不再演奏音樂。師襄,古代樂師的名字。
  • 方入海:正要出海。
  • 乘舟張翰:乘船的張翰,張翰是西晉文學家,此處可能指乘船遠行。
  • 謾歸鄉:空自歸鄉,指歸鄉無實際意義。
  • 南山牧:南山的牧人。
  • 叩角:敲擊牛角,古代牧人常以此爲樂。
  • 浩歌:大聲歌唱。
  • 清夜長:漫長的清夜。

翻譯

在沙南蒲子堈的旅館中,我感受到流逝的光陰與微小的荒涼,憂愁的思緒隨之而生。落葉的樹林中,翠竹映照在溪水中,小樹上的紅梅散發着野外的芳香。我解下樂器,正要出海,而乘船的張翰卻空自歸鄉。與其這樣,不如去南山做一名牧人,敲擊牛角,在漫長的清夜中大聲歌唱。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客舍周圍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歸宿的感慨。詩中「落林翠竹含溪影,小樹紅梅播野芳」一句,以景寓情,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同時也透露出對人生無常的感慨。後兩句「解樂師襄方入海,乘舟張翰謾歸鄉」則通過對比,展現了作者對人生選擇的思考。最後,作者提出「不如卻學南山牧,叩角浩歌清夜長」,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迴歸自然的願望,體現了元代文人追求心靈自由的精神風貌。

李瓚

李瓚

元平江路人,字子粲,一字子鬯,號弋陽山樵。旁通佛經及莊周之學。有《弋陽山樵稿》。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