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瓠城歌
我經懸瓠城,試作懸瓠歌。殘灰五百載,懸瓠不復峨。
有唐中葉失馭將,退辱進危多詆謗。淮西孽雛手指天,百萬官兵不敢傍。
長安市上晝殺人,司隸走藏魂膽喪。晉公一語破紛紜,意斷心謀神莫抗。
諫書不到雙闕下,詔檢初成九天上。煌煌日月煥斧節,慘慘風雲動鞬䩨。
殿前虓虎神策軍,愬武通顏分玉帳。夜深雪花大於璧,懸孤城頭血埋仗。
寒威方勁弓百鈞,淨影不搖旗十丈。已囚猰貐山更沸,再戮鯨鯢海無浪。
蔡人不識緋衣兒,劍氣磨天大丞相。方城大將拜道左,犀甲金戈光炫晃。
兇嚚狡衆五十秋,白日青天破昏障。兒童不遣避介冑,婦女爭來沽綠釀。
入朝論功功有差,晉公之功無與讓。英雄事往名器虛,慄斯嚅唲竟相尚。
外藩跋扈驕將侮,中禁深嚴嬖臣誑。山東何啻百少陽,秦苑洛陽隨板蕩。
我歌懸瓠辭,歌聲頗悲壯。嗚呼,唐之覆車將誰尤,後人弔古徒哀愴。
懸瓠城下流水流,懸瓠城邊牧笛唱。懸瓠歌,歌已終。
君不見豐碑野火化爲土,悵望文公及晉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懸瓠 (xuán hù):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汝南縣。
- 峨 (é):高聳。
- 馭將 (yù jiàng):控制將領。
- 孽雛 (niè chú):邪惡的小鳥,比喻叛亂者。
- 手指天:比喻叛亂者自大。
- 司隸 (sī lì):古代官職,負責京城的治安。
- 紛紜 (fēn yún):複雜混亂。
- 雙闕 (shuāng què):指皇宮的正門。
- 鞬䩨 (jiān gāng):古代的弓袋和箭袋。
- 虓虎 (xiāo hǔ):勇猛如虎的軍隊。
- 愬武通顏 (sù wǔ tōng yán):指勇敢的將領。
- 猰貐 (yà yǔ):古代傳說中的怪獸,比喻叛亂者。
- 鯨鯢 (jīng ní):大魚,比喻叛亂者。
- 緋衣兒 (fēi yī ér):指官員。
- 犀甲金戈 (xī jiǎ jīn gē):指裝備精良的軍隊。
- 兇嚚狡衆 (xiōng yín jiǎo zhòng):指兇惡狡猾的叛亂者。
- 介冑 (jiè zhòu):指士兵的盔甲。
- 嬖臣 (bì chén):寵臣。
- 少陽 (shǎo yáng):指年輕的叛亂者。
- 板蕩 (bǎn dàng):指社會動盪。
翻譯
我經過懸瓠城,嘗試創作一首關於懸瓠的歌。五百年的殘垣斷壁,懸瓠城不再高聳。唐朝中期失去對將領的控制,退縮和危險中多有詆譭和誹謗。淮西的叛亂者自大妄爲,百萬官兵不敢靠近。長安市上白天殺人,司隸逃藏,魂膽俱喪。晉公一句話打破混亂,意志堅定,無人能抗。勸諫的書信無法到達皇宮,詔令初成於九天之上。輝煌的日月照耀着斧節,陰沉的風雲中弓箭袋和箭袋動搖。殿前的勇猛軍隊,勇敢的將領分掌玉帳。夜深時雪花大如璧,懸瓠城頭血跡斑斑。寒氣中弓力百鈞,旗幟十丈不動。已囚禁的怪獸使山川沸騰,再殺的巨魚使海洋平靜。蔡人不識官員,劍氣沖天的大丞相。方城的大將在道左拜見,犀甲金戈光芒閃耀。兇惡狡猾的叛亂者五十年來,白日青天破除昏暗。兒童不避士兵,婦女爭相購買綠酒。入朝論功,功績有別,晉公的功績無人能比。英雄事蹟已逝,名譽和器物空虛,怯懦和奉承竟相尚。外藩跋扈,驕將侮辱,中禁深嚴,寵臣欺騙。山東何止百個年輕的叛亂者,秦苑洛陽隨社會動盪。我唱懸瓠歌,歌聲頗爲悲壯。哎,唐的覆車將誰來責怪,後人弔古徒自哀傷。懸瓠城下的流水,懸瓠城邊的牧笛。懸瓠歌,歌已終。你不見豐碑野火化爲土,悵望文公及晉公。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懸瓠城的描繪,反映了唐朝中期的政治動盪和軍事混亂。詩中,「懸瓠」不僅是地名,也象徵着唐朝的衰落和混亂。詩人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回顧,表達了對當時政治局勢的憂慮和對英雄人物的懷念。詩中的語言雄渾有力,情感深沉,展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洞察和對現實的深切關懷。通過對懸瓠城的描寫,詩人不僅回顧了歷史,也隱喻了對未來的擔憂,體現了詩人深邃的歷史觀和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