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子勉韻二首

· 李存
蛇虎縱橫二載餘,偷生於此計何疏。 俗情只欲分茅土,國士終當顧草廬。 留世但知瓶有雀,攜家敢嘆食無魚。 試看何氏新園裏,種菜牆根已藹如。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子勉韻:次韻,即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作詩。子勉,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蛇虎縱橫:比喻環境險惡,充滿危險。
  • 二載餘:超過兩年。
  • 計何疏:策略多麼疏忽。
  • 分茅土:古代分封諸侯時,用茅草包裹泥土授予,象徵封地,這裏指世俗人追求的功名利祿。
  • 國士:國家的傑出人才。
  • 顧草廬:拜訪隱居的賢士。
  • 瓶有雀:比喻生活貧困,但仍有希望。
  • 食無魚:形容生活清貧。
  • 藹如:茂盛的樣子。

翻譯

在這蛇虎橫行的險惡環境中,我已經苟且偷生超過兩年,我的生存策略是多麼的疏忽。 世俗之人只想着分封土地,追求功名,而國家的傑出人才終究會來拜訪隱居的賢士。 雖然我知道生活貧困,但仍有希望,就像瓶中的雀鳥,我並不敢嘆息家中沒有魚吃。 試着看看何氏新園裏的景象,在牆根種的菜已經茂盛得讓人感到欣慰。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堅守和對世俗名利的淡泊。詩中「蛇虎縱橫」形容環境的險惡,而「計何疏」則自嘲自己的生存策略。後兩句通過對比「分茅土」與「顧草廬」,表明了詩人對功名的不屑和對賢士的期待。最後兩句以「瓶有雀」和「食無魚」自況,展現了詩人的樂觀與堅韌,而「種菜牆根已藹如」則描繪了一幅寧靜自足的田園生活圖景,體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的親近。

李存

元饒州安仁人,字明遠,更字仲公。從陳苑學。致心於天文、地理、醫卜、釋道之書,工古文詞。應科舉不利,即爲隱居計,從遊者滿齋舍。中丞御史等交章薦,皆不就。學者稱俟庵先生。與祝蕃、舒衍、吳謙合稱江東四先生。有《俟庵集》。 ► 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