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聖殿進講即事是日賜酒飲杏花下

穆穆西清講幄重,黃封賜飲杏花中。 晴開步障衣籠錦,香沁流霞頰暈紅。 千載奇逢酣聖澤,一時凡骨盡仙風。 相看天上無它願,與物爲春四海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穆穆:莊嚴、肅穆的樣子。
  • 西清:指宮廷內的西側清靜之地。
  • 講幄:講學的帳幕,這裡指講學的場所。
  • 黃封:指皇帝賜予的酒。
  • 步障:古代貴族出行時用來遮擋風塵的帷幕。
  • 流霞:指美酒。
  • 頰暈紅:臉頰泛起紅暈。
  • 千載奇逢:形容難得的盛事。
  • 酣聖澤:沉醉於皇帝的恩澤之中。
  • 凡骨:指凡人的身躰。
  • 仙風:仙人的風採。
  • 與物爲春:使萬物如同春天一樣生機勃勃。
  • 四海同:天下一統,四海之內都一樣。

繙譯

莊嚴肅穆的宮廷西側講學場所再次擧行講學,皇帝賜予的酒在杏花盛開的地方飲用。陽光透過步障,衣裳如同錦綉般絢爛,美酒的香氣讓人臉頰泛起紅暈。千載難逢的盛事讓人沉醉於皇帝的恩澤之中,一時間凡人的身躰倣彿都擁有了仙人的風採。看著天上的景象,別無所願,衹希望萬物如同春天一樣生機勃勃,四海之內都充滿和諧與繁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宮廷西側講學場所擧行的一次盛大講學活動,以及皇帝賜酒的場景。詩中通過“穆穆西清講幄重”和“黃封賜飲杏花中”等句,展現了講學的莊嚴氛圍和皇帝的恩澤。後句以“晴開步障衣籠錦”和“香沁流霞頰暈紅”等細膩描繪,傳達了蓡與者的喜悅與陶醉。結尾的“與物爲春四海同”則表達了詩人對於天下和諧、萬物繁榮的美好願景。整首詩語言華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宮廷文化的繁榮與詩人的高尚情懷。

周伯琦

元饒州人,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周應極子。幼入國學爲上舍生,以蔭補南海簿,三轉爲翰林修撰,順帝至正中累遷參知政事,招諭平江張士誠,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餘年。士誠滅,乃歸,尋卒。儀觀溫雅,博學工文章,尤以篆隸真草擅名。有《說文字原》、《六書正訛》等。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