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十年愁眼不開眼淚巴巴,今天思念家鄉,明天思念家鄉。一團明晃晃的燕月照在窗紗上,塞上又傳來陣陣胡笳聲。
玉人勸我斟酌美酒,手指快速搓轉彈琵琶,慢搓轉彈琵琶。此地一別後各奔天涯,想寄上一枝梅花,又不知梅花寄往何處。
注釋
巴巴:形容心情迫切。
燕月:燕地之月,北方的月亮。
塞上:泛指北方。
流霞:神話傳說中的仙酒名,泛指美酒。
捻(niǎn):琵琶彈奏指法一種,用左手按弦在柱上左右捻動。
寄梅花:古人有折梅寄遠,表示思念親友的習俗。
序
《一剪梅·懷舊》是元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詞。全詞采用復沓的形式,用以表達詞人那種欲說而無從說起的愁緒,深沉而低徊往復、長久積鬱的鄉思,可謂互爲表裏,相得益彰。
賞析
全詞表現的是作者的家國之思。以“十年”開頭,突出地顯示出時間的悠長。詞人將這悠長的時間背景與一雙淚巴巴的愁眼迭印到一塊,組成了一個耐人尋味、動人心魂的複合意象。古人有“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的名言,在這裏,詞人正是將他無限的愁怨與憂傷借這“阿睹”傳達出來。使詞作劈空而起,先聲奪人,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絃。
“今日思家”二句,解釋十年愁眼不開的原因。“今日思家,明日思家”,則是十年來天天思家,卻天天沒有回去的希望。詞人被這曠日累年、遙遙無期的鄉思所折磨,愁苦之極,徹夜無眠,擡頭所見,唯有“一團燕月”而已。常言道“月是故鄉明”,詞人特別點明是“燕月”,意在強調自己身在異鄉異國的事實。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由月而念及故鄉;蘇軾的“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由月的運行而寫出人的不眠。這首詞寫月,實兼以上二家之長,而一個“燕”字對渲染身居異鄉敵國的悽傷情懷尤其有力。
一團明晃晃的燕月已使詞人愁上加愁。樓上、塞上卻又傳來陣陣胡笳聲,真是“那堪更聽邊城角。邊城角,又添煩惱,又添蕭索”(《憶秦娥·風聲惡》)。月是“燕”月,笳是“胡”笳,不眠之夜的所見所聞,都莫不勾起詞人國破家亡、離鄉別土的痛苦,將他的愁怨之情推向極限。
上片前三句,從總體背景落筆,寫十年間悠長的愁思;後三句從細節入手,寫不眠之夜的痛苦。前者有如電影中的推鏡頭,展現的是時間流逝中的鄉思之情;後者又象一個特寫鏡頭,展現的是時間片斷上的鄉思之情。二者同古文中的互文手法一樣,說明詞人十年來夜夜不眠,時時對月,時時聽胡笳。而燕月虧了又盈,胡笳天天如故,家國之思的痛苦卻一天天在增加,如重山累迭,無窮無數,無盡無期。
下片從“思家”轉爲懷人,先回憶離家時的情景。“流霞”泛指美酒。“玉人”不詳確指,《憶秦娥》詞中也有“玉人何處教吹簫,十年不見心如焦”句,當是實有其人。
當初離別之時,“玉人”杯酒相勸,因爲詞人此去實是“西出陽關無故人”。但遭此國難,他自知美酒的麻醉不足以解除心頭的哀傷,所以只是與她默默相對,藉着不成曲調的琵琶來抒發不堪言說的斷腸意。“一從別後”便只有愁眼對月,枉自思念,正如《望江南》詞中所說的“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歸期未卜,相見無日,詞人愁斷肝腸。
思念之極,終於想到寄上一枝梅花,以慰其孤悽之心,以表自己的思念之苦。然而一轉念,卻又是“莫寄梅花”,一則故國早已物是人非,梅花寄往何處,自己茫然不知;再則“彩箋難寄,水遠山遙”(《憶秦娥·馬蕭蕭》),縱然知道寄往何處,又如何能寄去,何況即使寄到了,也只能爲她增添愁悶和擔憂,有何益處。這兩句詞,以平淺的語言將詞人那種極其矛盾的心理刻畫得非常細膩,實是心理描寫的妙筆。
全詞抒寫的雖是思家之情、懷人之意,卻無不染上國破家亡的痛苦色彩。從那一雙“愁眼”中,從那“弦弦掩抑”的“琶琵”聲裏,是不難體會到的。也正因爲這樣,詞人的鄉思就有了更爲深刻的內涵,更能打動人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巴巴:形容眼淚不斷流出的樣子。
- 燕月:燕地的月亮,這裡指北方的月光。
- 衚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於笛子。
- 玉人:指美麗的女子。
- 流霞:比喻美酒。
- 急撚、緩撚:形容彈奏琵琶時手指的動作,急撚表示快速彈奏,緩撚表示緩慢彈奏。
- 一從:自從。
- 各天涯:各自在遙遠的地方。
- 欲寄梅花:想要寄送梅花,梅花常用來象征思唸。
- 莫寄梅花:但又不要寄送梅花,表達內心的矛盾和無奈。
繙譯
十年來,我常常含淚思唸家鄕。今天思唸,明天又思唸。一團北方的月光照在窗紗上,樓上有人吹奏衚笳,邊塞上也有人吹奏衚笳。
美麗的女子勸我喝下美酒。她時而急促地彈奏琵琶,時而緩慢地彈奏琵琶。自從分別後,我們各自在天涯海角,我想寄梅花表達思唸,但又覺得不應該寄梅花。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深切的思鄕之情和離別的無奈。詩中通過“十年愁眼淚巴巴”直抒胸臆,展現了長時間的思鄕之苦。月光、衚笳等意象加深了北方的孤寂與遙遠感。後半部分通過玉人、琵琶的描寫,以及“欲寄梅花,莫寄梅花”的矛盾心理,進一步抒發了離別後的無盡思唸與無法言說的苦楚。整首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味。
汪元量
宋臨安錢塘人,字大有,號水雲子。度宗鹹淳間進士。以善琴供奉內廷。宋亡,隨北去。後爲道士南歸,往來匡廬、彭蠡間,蹤跡莫測。爲詩慷慨有氣節,多紀國亡北徙事,後人推爲“詩史”。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 539篇诗文
汪元量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一剪梅 》 —— [ 元 ] 謝應芳
- 《 一剪梅 》 —— [ 宋 ] 鄭剛中
- 《 一剪梅 · 余赴廣東,實之夜餞於風亭 》 —— [ 宋 ] 劉克莊
- 《 一剪梅 · 遊蔣山,呈葉丞相 》 —— [ 宋 ] 辛棄疾
- 《 一剪梅 · 贈紫雲友 》 —— [ 宋 ] 葛長庚
- 《 一剪梅 · 詠柳 》 —— [ 明 ] 夏完淳
- 《 一剪梅 · 舟過吳江 》 —— [ 宋 ] 蔣捷
- 《 一剪梅 · 紅滿苔階緑滿枝 》 —— [ 明 ] 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