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碧
儒冠不解明韜略。底處是生涯、雲門約。垂端寄跡兵戈,蕙帳荒寒怨秋鶴。歲暮且歸來、情如昨。
故人幾度傳心,曾煩手削。門外見仙槎、須停泊。老來歲月無何,乞與刀圭九還藥。三島景長春、尋真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儒冠:指讀書人。
- 韜略:指軍事策略。
- 底處:何處。
- 雲門約:指隱居的約定。
- 垂端:指隱居。
- 蕙帳:用蕙草做的帳篷,指隱居生活。
- 怨秋鶴:比喻隱居者的孤獨。
- 情如昨:情感依舊如昨日。
- 傳心:傳遞心意。
- 手削:親手削制的信件。
- 仙槎:神話中的仙人船。
- 停泊:停留。
- 無何:無多,不多。
- 刀圭:古代量藥的器具,這裏指藥物。
- 九還藥:九轉還魂丹,傳說中的仙藥。
- 三島: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島。
- 尋真樂:尋找真正的快樂。
翻譯
身爲讀書人,我不懂得軍事策略。我的生活在哪裏呢?是與雲門的隱居約定。我隱居於此,寄身於戰亂之中,用蕙草做的帳篷裏,秋天的鶴鳴聲中帶着怨恨。歲月已晚,我終於歸來,情感依舊如昨日。 老朋友們幾次傳遞心意,曾經麻煩他們親手削制信件。在門外,我看見了神話中的仙人船,必須停留。老來歲月不多,我乞求得到九轉還魂丹這樣的仙藥。在三仙島上,景色永遠如春,我尋找真正的快樂。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邵亨貞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儒冠不解明韜略」一句,既表明了作者的文人身份,又暗示了他對紛繁世事的超然態度。通過「雲門約」、「蕙帳荒寒怨秋鶴」等意象,描繪了一幅遠離塵囂、靜謐孤寂的隱居圖景。後文提到「故人幾度傳心」,展現了作者與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最後,作者以尋求仙藥和仙島長春之樂,表達了對長生不老和永恆春光的嚮往,體現了道家思想的影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文人隱逸情懷的一面。
邵亨貞的其他作品
- 《 浣溪沙 · 早春 》 —— [ 元 ] 邵亨貞
- 《 菩萨蛮 其一 新秋夜凉浴罢露坐 》 —— [ 元 ] 邵亨貞
- 《 擬古十首河傳擬花間春日宮詞 》 —— [ 元 ] 邵亨貞
- 《 齊天樂 · 甲戌清明雨中感春 》 —— [ 元 ] 邵亨貞
- 《 点绛唇 其一 暮登新安镇城楼 》 —— [ 元 ] 邵亨貞
- 《 西江月 · 東城夜思 》 —— [ 元 ] 邵亨貞
- 《 点绛唇 其四 》 —— [ 元 ] 邵亨貞
- 《 早春鴛湖夜泊 》 —— [ 元 ] 邵亨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