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 棲蟾
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 坐到四更後,身添一歲來。 魚燈延臘火,獸炭化春灰。 青帝今應老,迎新見幾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冬:指冬季的九十天,這裏泛指整個冬天。
  • 魚燈:古代一種形狀像魚的燈,常用於節日照明。
  • 延臘火:延長臘月的火光,臘月即農曆十二月,古代有在臘月點燈的習俗。
  • 獸炭:指用動物形狀的模具製成的炭,常用於取暖。
  • 化春灰:指炭火燃盡後變成的灰,象徵着冬天的結束和春天的到來。
  • 青帝: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主管春天,也稱爲春神。

翻譯

在冬季的最後三十個夜晚,寒冷與溫暖被分隔開來。 我坐到四更天,隨着時間的流逝,身上又添了一歲。 魚形的燈延長了臘月的火光,獸形的炭火逐漸化爲了迎接春天的灰燼。 青帝,這位春天的主宰,如今也應該老去了,而我又有幾次機會見證新年的到來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除夜的景象,通過冬夜的寒冷與溫暖的對比,以及時間的流逝,表達了詩人對歲月更迭的感慨。詩中「魚燈延臘火,獸炭化春灰」巧妙地運用了象徵手法,通過魚燈和獸炭的變化,預示着冬天的結束和春天的到來。結尾的「青帝今應老,迎新見幾回」則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新年到來的期待,體現了詩人對生命循環的深刻感悟。

棲蟾

唐末五代時僧。俗姓胡。曾住廬山屏風巖及南嶽衡山。歷遊各地,曾至潤州、洪州、巴江諸地,亦曾遊邊塞。以能詩名,與詩僧齊己、虛中、玄泰,詩人沈彬,道士聶師道等爲詩友。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