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郎中題仙岩瀑布十四韻

· 靈澈
致閒在一郡,民安已三年。 每懷貞士心,孫許猶差肩。 採異百代後,得之古人前。 捫險路坱圠,臨深聞潺湲。 上有千歲樹,下飛百丈泉。 清谷長雷雨,丹青凝霜煙。 遙將大壑近,闇與方壺連。 白石顏色寒,老藤花葉鮮。 軒皇自茲去,喬木空依然。 碧山東極海,明月高升天。 平野生竹柏,雖遠地不偏。 永願酬國恩,自將布金田。 穆穆早朝人,英英丹陛賢。 誰思滄洲意,方欲涉巨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致閒:達到閒適的境界。
  • 貞士:忠誠正直的人。
  • 孫許:指孫武和許由,古代著名的賢人。
  • 差肩:並肩,比喻地位相當。
  • 捫險:攀登險峻之地。
  • 坱圠(yǎng yà):形容山勢險峻。
  • 潺湲:水流聲。
  • 丹青:指繪畫,這裏比喻景色如畫。
  • 闇與:暗中與...相連。
  • 方壺:傳說中的仙山。
  • 軒皇:指黃帝軒轅氏。
  • 布金田:佈施金錢,比喻慷慨施捨。
  • 穆穆:莊嚴的樣子。
  • 英英:英俊的樣子。
  • 丹陛:紅色的臺階,指朝廷。
  • 滄洲:指隱居之地。

翻譯

在一郡之地達到閒適的境界,民衆安居已三年。 時常懷有忠誠正直之心,孫武和許由尚且並肩。 在百代之後採擷奇異,得之於古人之前。 攀登險峻的山路,臨深淵聽水聲潺潺。 上有千年的古樹,下有百丈的飛泉。 清谷常有雷雨,景色如畫凝結霜煙。 遙望大壑近在眼前,暗中與仙山方壺相連。 白石顏色寒冷,老藤花葉鮮豔。 黃帝自此離去,高大的樹木依舊。 碧山東臨大海,明月高高升起。 平野生長的竹柏,雖遠但地不偏僻。 永遠願報答國家恩情,自願慷慨施捨。 莊嚴的早朝人,英俊的朝廷賢士。 誰思考隱居的意願,正欲涉足巨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壯麗的自然景觀,通過對比古代賢人與自然美景,表達了作者對閒適生活的嚮往和對忠誠正直品質的讚美。詩中「捫險路坱圠,臨深聞潺湲」等句,生動地描繪了山水的險峻與幽深,而「遙將大壑近,闇與方壺連」則巧妙地融入了仙境的遐想。結尾處對國家恩情的感慨和對隱居生活的思考,展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高遠的志向。

靈澈

靈澈

唐僧。會稽人,俗姓湯,字澄源。幼年出家。讀書勤苦,受詩法於嚴維。後抵吳興,與皎然居何山遊講,又與劉長卿、皇甫曾等以詩唱和,爲包佶激賞。德宗貞元中,遊長安,名振輦下。因流語激怒中貴,遭誣奏,徙汀州,後赦歸東吳。有詩集。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