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呂寄生草閒評

問什麼虛名利,管什麼閒是非。想著他擊珊瑚列錦幛石崇勢,則不如卸羅裾納象簡張良退,學取他枕清風鋪明月陳摶睡。 看了那吳山青似越山青,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釋

“想着他”句:石崇,字季倫,西晉貴族,以豪奢著名。擊珊瑚;《世說新語·汰侈》:“石崇與王愷爭豪。武帝,愷之甥也。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即惋惜,又以爲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往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幹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衆。愷惘然自失”。列錦帳:帳當作“障”。用來障絕神線的布帷和屏風。《晉書·石崇傳》:“(王)愷作紫絲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 羅襴:古代高級官員的服裝。象簡:用象牙製成的朝笏,即古時臣下朝見君主時手中所執的手板,作爲記事之用。張良:西漢功臣,他在建立功業以後,立即辭去官職,從赤松子遊。 陳摶:隱士,宋初,隱於華山,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 “看了那”句:林逋《長相思》:“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此言到處奔走。 周郎:即周瑜。他在“赤壁之戰”中,採用部將黃蓋詐降火攻的計劃,大敗曹操,形成鼎足之勢。詳見《三國志·周瑜傳》。 “烏江岸”句:重瞳,指項羽,因爲他眼睛中有“重瞳子”。他兵敗烏江自刎前,曾經以二十八騎,三勝漢軍,取得了“斬將、刈旗”的勝利,藉以證明“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詳見《史記·項羽本紀》。 “馬嵬坡”句:公元756年(唐明皇天寶十五載),安祿山兵破潼關,乃匆匆逃往四川,行至馬嵬坡,軍士們要求殺掉楊貴妃,明皇被迫賜貴妃自縊。詳見《新唐書·后妃傳》。

賞析

這是元代一位不留名姓的隱者寫得兩首笑看人生曲,生動地表現了作者的人生哲學。曲子語勢奔瀉,又明白如話,堪稱雅俗共賞,特別是這曲中的典故,着實引人入勝。 “想着他擊珊瑚列錦帳石崇勢”一句,寫得是西晉時國舅王愷和鉅富石崇互相攀比權貴的故事,晉武帝曾送給王愷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舉世罕見。王愷把這株珊瑚樹拿到石崇面前炫耀,不料被石崇隨手打碎,王愷十分痛惜,認爲這是石崇因嫉妒故意而爲,大聲怨恨。不想石崇輕描淡寫地說道:“沒什麼大不了的,現在就還給你。”說着便讓下人取出幾株三、四尺長,光彩奪目、舉世無雙的珊瑚樹來。還有一次,王愷用絲布做了四十里長的屏風炫耀權勢,石崇便用錦緞做了五十里長的屏風和他爭風相對。這個整日和皇親國戚比富的石崇,後來終於死在了皇親國戚們的手裏,只因爭搶一個越南(那時還是中國的交趾)女人,爲趙王司馬倫手下的孫秀所殺。 “則不如卸羅裾納象簡張良退,學取他枕清風鋪明月陳摶睡”兩句,前一句說得是西漢開國功臣張良在建立功業以後,立即辭去官職,歸隱山田的傳奇;後一句說得是北宋名士陳摶隱於華山的故事。這二人懂得“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遠離權貴和政治,得以善終。 “看了那吳山青似越山青”一句則出自北宋詩人林逋《長相思》中“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的詞句。與其“長相思,相送迎”倒還不如“今朝醉,明朝醉”來得瀟灑快活,暢意人生。 “赤壁山正中周郎計,烏江岸枉費重瞳力,馬嵬坡空灑明皇淚。”分別講得是周瑜在赤壁一戰,運用黃蓋詐降火襲曹軍水寨的計劃,終於大敗曹操,成鼎足三分的大勢;項羽兵敗烏江自刎,以“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的藉口爲自己的失敗開脫以及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兵破潼關,唐玄宗匆匆逃往四川,行至馬嵬坡,軍士們紛紛要求殺掉楊貴妃,玄宗被迫賜貴妃自縊的故事。 “前人勳業後人看,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作者最後發出感慨:往事難追,人生如幻,不如來個置身世外,一醉方休。語似豪曠,實含悲辛,相當典型地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的普遍心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擊珊瑚(jī shān hú):指石崇擊碎珊瑚樹的故事,石崇是西晉時期的富豪,以奢侈著稱。
  • 列錦幛(liè jǐn zhàng):排列華麗的帳幕。
  • 卸羅裾(xiè luó jū):脫下華麗的衣服。
  • 納象簡(nà xiàng jiǎn):收起象牙制成的簡牘,指放棄官職。
  • 張良退(zhāng liáng tuì):張良是漢初的著名政治家,晚年退隱。
  • 陳摶睡(chén tuán shuì):陳摶是宋代道士,以長眠不醒著稱。
  • 吳山(wú shān):指杭州的吳山。
  • 越山(yuè shān):指浙江的越山。

繙譯

何必去追問那些虛無的名利,何必去理會那些無關緊要的紛爭。想想石崇那擊碎珊瑚、排列錦幛的權勢,還不如像張良那樣脫下華服、放棄官職,退隱山林。學習陳摶那樣,枕著清風,鋪著明月,安然入睡。

看那吳山的青翠如同越山的青翠,不如今天醉了,明天再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名利的超然態度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通過對比石崇的奢華與張良的退隱,以及陳摶的逍遙,作者強調了追求內心平靜和自由的重要性。詩中的“吳山青似越山青”一句,既描繪了自然美景,也隱喻了生活的無常和世事的相似,進一步強化了“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的放達情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元代文人對於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無名氏

元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 4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