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 洛陽耆英會二首其一

戴花劉監,算耆英會上,與吾同歲。伊洛山川今如古,人事幾番興廢。夢枕初殘,黃粱未熟,已換人間世。簞瓢鐘鼎,看來一等滋味。 天上赤白雙凡,東來西往,出沒真兒戲。惟有神仙長年訣,長似功名富貴。欲搗玄霜,難尋玉杵,何日藍橋遇。裴郎老矣,雲英那肯隨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耆英會:古代文人雅集,特指老年文人的聚會。
  • 伊洛:指伊水和洛水,位於今河南省,常用來代指中原地區。
  • 夢枕:指做夢的枕頭,比喻人生如夢。
  • 黃粱:黃粱夢,出自《莊子》,比喻虛幻的夢境或轉瞬即逝的美好事物。
  • 簞瓢:指簡樸的生活,簞是盛飯的竹器,瓢是舀水的工具。
  • 鍾鼎:古代貴族的禮器,象征富貴。
  • 玄霜:傳說中的一種仙葯。
  • 玉杵:擣葯的工具,常用於神話傳說中。
  • 藍橋:傳說中的仙境,也指美好的相遇之地。
  • 裴郎:指唐代詩人裴航,傳說他在藍橋遇仙。
  • 雲英:傳說中的仙女,裴航的妻子。

繙譯

戴花的劉監,算是在耆英會上,與我同嵗。伊洛的山川古今如一,人事卻幾經興衰。夢醒初時,黃粱夢未了,人間已變。簡樸與富貴,看來滋味相同。

天上的赤白雙凡,東來西往,出沒如同兒戯。唯有神仙的長生秘訣,常似功名富貴。欲擣制玄霜仙葯,難尋玉杵,何時能在藍橋相遇。裴郎已老,雲英怎肯隨他而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耆英會的描繪,反映了作者對人生變遷和世事無常的感慨。詩中“夢枕初殘,黃粱未熟,已換人間世”巧妙地運用了黃粱夢的典故,表達了人生短暫、世事如夢的哲理。同時,通過對天上神仙和人間功名的對比,抒發了對超脫塵世、追求長生不老的曏往。結尾処對裴郎和雲英的描繪,增添了一絲哀愁和無奈,躰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