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上人遊京師欲言禪林弊事甫入國門若使之去者昌餘里人幼歲留吳東郡遺老及穎秀自異者多處其地以予所識聞若承
山人歸去意何如,八尺方牀自卷舒。
側岸採茶敲石火,隔峯剪竹溜清渠。
碧潭印月菱花鏡,白雁橫空貝葉書。
後日相尋定何處?
不於吳下即康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昌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 禪林:指佛教寺院。
- 甫:剛剛。
- 國門:都城的城門,這裏指京城。
- 穎秀:才華出衆的人。
- 處:居住。
- 依止:依靠,依託。
- 謝世:去世。
- 悼:哀悼。
- 山人:隱士,這裏指昌上人。
- 方牀:方形的牀。
- 採茶:採摘茶葉。
- 敲石火:用石頭敲擊取火。
- 剪竹:修剪竹子。
- 溜清渠:水流清澈的渠道。
- 碧潭:清澈的水潭。
- 印月:映照月影。
- 菱花鏡:比喻水面如鏡,映出菱花的美麗。
- 白雁:白色的雁。
- 貝葉書:指佛經,古時佛經多寫在貝多羅樹葉上,故稱。
- 康廬:地名,指廬山。
翻譯
昌上人遊歷京師,想要談論禪林中的弊事,剛一進入都城,就彷彿有人催促他離去。昌上人是我的同鄉,幼年時留在吳地,那裏有許多東郡的遺老以及才華出衆的人居住。據我所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開元茂等都是可以依託的地方,於是我各寫了一首詩來問候他們。虎丘永和我交往尤其久,聽說他去世了,我在最後寫了一章來哀悼他,共六首詩。
山人歸去時心情如何?他自在地捲起八尺方牀。在側岸採摘茶葉,敲石取火,隔着山峯修剪竹子,水流清澈的渠道。清澈的水潭映照着月影,如同菱花鏡,白色的雁橫飛在空中,彷彿貝葉書中的景象。日後我們將在何處相尋?不是在吳地,就是在康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昌上人歸隱山林的生活情景,通過「採茶敲石火」、「剪竹溜清渠」等生動細節,展現了山人簡樸自然的生活方式。詩中「碧潭印月菱花鏡,白雁橫空貝葉書」以景寓情,表達了詩人對山人超脫塵世、追求心靈淨土的嚮往。結尾的「不於吳下即康廬」則透露出詩人對未來相聚之地的期待與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