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夜啼引

· 陳基
烏夜啼,在庭樹,烏啼啞啞天欲曙。阿兒被誣身繫獄,盡室煩冤受荼毒。 烏啼何爲繞吾屋?下堂喚婦起聽烏,忽喜淮南兒有書。 書中報道兒罪脫,此樂欣欣天下無。兒歸拜母爲母說,泰州使君當世傑。 執法霜臺舊司臬,明如青天皎如月。冤獄平反解縲紲,已死得生誣得雪。 海可枯,山可裂,使君之德不可滅。烏啼愛我庭樹枝,我愛使君君不知。 使君歸朝奉天子,日日聽烏爲君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啞啞:形容烏鴉的叫聲。
  • :天亮。
  • 阿兒:指作者的兒子。
  • 盡室:全家。
  • 荼毒:痛苦,苦難。
  • 下堂:從堂屋走下來。
  • 淮南兒:指作者的兒子,因在淮南地區。
  • 罪脫:罪名被解除。
  • 泰州使君:指泰州的官員。
  • 司臬:古代官名,負責司法。
  • 縲緤:古代用來綑綁犯人的繩索,這裡指囚禁。
  • 誣得雪:被誣陷的罪名得到洗清。

繙譯

烏鴉在庭院的樹上啼叫,啼聲啞啞,天快要亮了。我的兒子被誣陷,身陷獄中,全家因此受盡苦難。烏鴉爲何圍繞著我的屋子啼叫?我下堂叫起妻子一起聽烏鴉的叫聲,忽然收到淮南兒子的信。

信中報道兒子的罪名已被解除,這種快樂是天下無雙的。兒子廻來曏母親報告,泰州的官員是儅世的傑出人物。他曾是執法的霜台舊官,公正如青天,明亮如月亮。冤案得以平反,兒子從囚禁中被釋放,已經死去的希望得以重生,被誣陷的罪名得到洗清。

海可以枯,山可以裂,但這位官員的恩德永遠不會被遺忘。烏鴉喜愛我家的樹枝,我敬愛這位官員,他卻不知。官員廻朝侍奉天子,我每天聽到烏鴉的叫聲,都會爲他感到高興。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烏鴉的啼叫引出作者對兒子被冤獄的擔憂與最終得到平反的喜悅。詩中,“烏啼啞啞天欲曙”描繪了烏鴉的叫聲和黎明的景象,營造了一種憂鬱而又期待的氛圍。後文通過兒子的信件和泰州使君的公正行爲,展現了正義的勝利和家庭的喜悅。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表達了作者對正義和家庭幸福的深切渴望。

陳基

陳基

元臨海人,字敬初。黃弟子。至京師,授經筵檢討。嘗爲人草諫章,力陳順帝並後之失,幾獲罪,引避歸。張士誠據吳,引爲學士,書檄多出其手。明興,太祖召修《元史》,賜金而還。有《夷白齋稿》。 ► 1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