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晉李照磨築室奉親名曰芝室索客賦之

口誦嚴君口授書,手提慈姥手縫衣。 寸草安能報春暉,遠志不敢回當歸。 嗟兒客宦遊有方,舅姑晨興婦在旁。 手供鮭菜晡下堂,几席代汝親扶將。 白雲英英趙州山,玉琴石榻窗戶閒。 上池飲罷燕坐間,生香滿室光照顏。 鍾英毓秀自乃翁,草木臭味將毋同。 借鋤取帚面發紅,偕飲甘露薰祥風。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照磨:古代官名,負責文書工作。
  • 口授書:口頭傳授的書籍或知識。
  • 慈姥:慈祥的母親。
  • 寸草:比喻微小的孝心。
  • 春暉:春天的陽光,比喻母愛。
  • 遠志:遠大的志向。
  • 當歸:中藥名,此處比喻迴歸。
  • 客宦:在外做官。
  • 舅姑:丈夫的父母。
  • 鮭菜:魚類菜餚。
  • :傍晚。
  • 上池:指仙境中的水池。
  • 燕坐:安坐。
  • 鍾英毓秀:比喻優秀的後代。
  • 臭味:此處指志趣、愛好。
  • 將毋同:是否相同。
  • 借鋤取帚:借用農具和掃帚,指勤勞。
  • 薰祥風:帶來吉祥的風。

翻譯

口中誦讀着父親口授的書籍,手中緊握着母親親手縫製的衣服。微小的孝心怎能報答如春日陽光般的母愛,遠大的志向使我無法迴歸。唉,我作爲官員在外遊歷,丈夫的父母早晨起牀時,我在旁邊。我親手準備魚菜,傍晚下堂,几席上代替你親自扶持。白雲飄飄在趙州山上,玉琴和石榻在窗戶間,仙境中的水池飲後安坐,室內香氣四溢,面容被光照耀。優秀的後代自然來自父親,志趣是否相同呢?借用農具和掃帚,面色紅潤,一同飲用甘露,帶來吉祥的風。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父母的深切懷念和對家庭責任的承擔。通過對比遠大的志向與無法迴歸的現實,詩人抒發了對母愛的無盡感激和對家庭生活的深切向往。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和象徵,如「寸草」與「春暉」、「遠志」與「當歸」,增強了詩歌的情感表達。同時,詩人的生活場景描繪細膩,展現了其作爲官員的忙碌與對家庭的牽掛,體現了傳統儒家文化中孝道與責任的重要價值觀。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