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杜華父

鄉里多遺老,朝廷少用儒。 公初升國學,官止教生徒。 衛道心猶壯,憂時骨已臞。 遙知埋玉處,風雨暗山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升國學:指進入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學習。
  • 教生徒:指從事教育工作,教授學生。
  • 衛道:指捍衛儒家學說和道德原則。
  • 憂時:指對時局或社會狀況感到憂慮。
  • 骨已臞:形容身體瘦弱,臞(qú)。
  • 埋玉:比喻埋葬賢人或英才。
  • 山隅:山的一角。

翻譯

鄉里中許多老者被遺忘,朝廷裏很少重用儒者。 你初次進入國學深造,官職僅限於教導學生。 你捍衛儒家道義的心依然強壯,對時局的憂慮卻讓你的身體日漸消瘦。 遙想你埋葬的地方,風雨籠罩着山的一角,顯得格外陰暗。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杜華父的深切哀悼和對時局的憂慮。詩中,「鄉里多遺老,朝廷少用儒」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即老者被忽視,儒者不受重用。後文通過「衛道心猶壯,憂時骨已臞」展現了杜華父堅定的儒家信仰和對時局的深切憂慮,但這種憂慮也使他身體日漸衰弱。結尾的「風雨暗山隅」則以景結情,通過描繪埋葬地的淒涼景象,加深了對逝者的懷念和對時局的悲嘆。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