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買得畫舫將以爲庵因作舟居詩

絲菸絲雨潤江湄,又到花嬌鳥嫩時。 杜宇一身皆口頰,垂楊通體是腰肢。 閒觀水態思吳壁,暗記方言證楚辭。 鸂鶒太文鳧太野,就中潔白是銀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江湄(méi):江邊。
  • 鳥嫩:形容鳥聲清脆嬌嫩。
  • 杜宇:即杜鵑,鳥名。
  • 一身皆口頰:形容杜鵑叫聲頻繁,好像全身都是嘴巴。
  • 垂楊:垂柳。
  • 通體是腰肢:形容垂柳枝條柔軟,如同腰肢。
  • 吳壁:指吳道子的壁畫,吳道子是唐代著名畫家。
  • 方言:指楚地的方言。
  • 證楚辭:與楚辭相印證。
  • 鸂鶒(xī chì):一種水鳥,羽毛美麗。
  • (fú):野鴨。
  • 太文:過於華麗。
  • 太野:過於野性。
  • 銀鷥(sī):銀色的鷗鳥。

翻譯

絲絲煙雨滋潤着江邊,又到了花兒嬌豔、鳥聲清脆的時節。 杜鵑鳥似乎全身都是嘴巴,不停地啼叫;垂柳柔軟的枝條,彷彿全身都是腰肢。 我悠閒地觀察着水波的動態,思緒飄向了吳道子的壁畫;暗自回憶着楚地的方言,與楚辭相互印證。 鸂鶒的羽毛太過華麗,野鴨又顯得過於野性;而在它們中間,潔白無瑕的銀鷗最爲純淨。

賞析

這首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江邊春景,通過對杜鵑和垂柳的生動比喻,展現了自然的生機與和諧。詩中「閒觀水態思吳壁,暗記方言證楚辭」一句,巧妙地融入了對藝術的思考和對文化的追溯,體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結尾處對不同水鳥的評價,更是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純潔之美的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