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桃李花落盡戲爲新句

天涯春色倍瀟森,李白桃紅共一陰。 每從飛花春不禁,東風作意過園林。 曉來光豔半沉沉,縈沙惹草日相侵。 珍重佳人拂袖襟,虛勞綵筆費搜尋。 朝朝暮暮倚花吟,花落相愁不自今。 每畏空枝細雨淋,豈知前樹變鳴禽。 自在嬌鶯空好音,生憎舞燕別爲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瀟森:形容春色濃郁。
  • 飛花:飄落的花瓣。
  • 綵筆:彩色的筆,這裏指詩人的筆。
  • 生憎:非常討厭。

翻譯

天涯的春色更加濃郁,李花和桃花一同盛開,形成一片陰涼。每當看到花瓣飄落,春天似乎也難以留住,東風有意地吹過園林。清晨時分,陽光半隱半現,沙土和草叢中的花兒相互纏繞。我珍惜這美景,輕輕拂去衣袖上的花瓣,卻也徒勞地用彩筆記錄這美景。日復一日,我倚着花兒吟詠,花兒落了,我便感到憂愁,這並非自今日始。我害怕空枝被細雨淋溼,卻不知前方的樹上,鳥兒已變換了鳴叫。自在的嬌鶯發出美妙的歌聲,而我卻非常討厭那些別有用心的舞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園林中的景色與情感。詩人通過對李花、桃花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美麗與短暫。詩中「飛花春不禁」一句,既表達了春天的無常,也透露出詩人對美好事物逝去的無奈。後文通過對嬌鶯和舞燕的對比,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珍視以及對世俗之心的厭棄。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和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