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道中憩東林寺詢寺僧以遠公舊事

四望蒼屏盡渺然,鬆開忽見紫爐煙。 怪來九疊祥光出,獨向東林瑞像前。 竺影難留圖裏跡,素沙猶自雨中研。 幾回頻就山僧問,誰憶當年論五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 東林寺:位於廬山,是中國佛教禪宗的重要寺廟之一。
  • 遠公:指東晉時期的著名高僧慧遠,他在東林寺創立了淨土宗。
  • 紫爐煙:指寺廟中香爐升起的紫色煙霧,象徵着宗教的神祕和莊嚴。
  • 九疊祥光:形容光芒燦爛,多重疊影,象徵吉祥。
  • 瑞像:指寺廟中供奉的佛像,被認爲是吉祥的象徵。
  • 竺影:指佛教的影像或影響。
  • 素沙:白色的沙子,這裏可能指寺廟中的白沙道場。
  • 雨中研:在雨中研磨,可能指僧人在雨中修行或研讀佛經。
  • 論五篇:可能指慧遠或其他高僧的五篇重要論述。

翻譯

四周望去,蒼翠的山峯如同屏障,漸漸變得模糊。松樹間忽然看到紫色的香爐煙霧升起。 奇怪的是,九重疊影的祥光出現,獨獨在東林寺的瑞像前。 佛教的影像難以在畫中完全留下,白沙仍在雨中研磨。 我多次詢問山中的僧人,誰還記得當年那五篇重要的論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郭之奇在廬山道中休息時,對東林寺及其歷史人物慧遠的追憶。詩中通過「紫爐煙」、「九疊祥光」等意象,營造出一種神祕而莊嚴的宗教氛圍。後兩句則表達了對佛教文化傳承的關切和對歷史記憶的追尋。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對歷史的尊重。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