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看月仍用前韻

陰?如不掃,風伯有常刑。 樓閣雲初坼,玻璃魄乍經。 沙容兼雪看,壚響入泉聽。 近閣梅題遜,橫江鶴姓丁。 詩魂將化石,霜穎發於硎。 河鼓呈天練,蛟宮匝冷腥。 夜光辭嶺蛤,舍利瀉吳瓶。 窈窕宮腰國,倉琅帝子扃。 穿林眠凍兕,觸葦叫寒鴒。 濯足求清瀨,剛腸惡濁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陰?(yīn yì):陰雲。
  • 風伯:古代神話中的風神。
  • 樓閣雲初坼(chè):樓閣間的雲彩開始散開。
  • 玻璃魄:指月亮,因其明亮如玻璃。
  • 沙容兼雪看:沙地上的月光如同雪一般。
  • 壚響入泉聽:泉水聲與爐火聲交織。
  • 梅題遜:梅花不及其他景物引人注目。
  • 橫江鶴姓丁:傳說中的仙鶴,姓丁。
  • 詩魂將化石:詩人的靈感彷彿凝固成石。
  • 霜穎發於硎(xíng):霜花從磨石上生出。
  • 河鼓呈天練:河鼓星(牛郎星)在天空中的排列。
  • 蛟宮匝冷腥:蛟龍居住的宮殿周圍寒冷且有腥味。
  • 夜光辭嶺蛤:夜光珠離開了嶺上的蛤蜊。
  • 舍利瀉吳瓶:舍利子從吳地的瓶中流出。
  • 窈窕宮腰國:形容宮殿的美麗。
  • 倉琅帝子扃(jiōng):帝王的子孫守護着宮門。
  • 穿林眠凍兕(sì):穿過林間,凍僵的犀牛在睡覺。
  • 觸葦叫寒鴒(líng):觸碰到蘆葦,寒冷的鴒鳥叫喚。
  • 濯足求清瀨:在清澈的溪流中洗腳。
  • 剛腸惡濁涇:剛直的心靈厭惡污濁的河流。

翻譯

陰雲若不散去,風神將常受懲罰。樓閣間的雲彩開始散開,月亮如玻璃般明亮。沙地上的月光如同雪一般,泉水聲與爐火聲交織。梅花不及其他景物引人注目,仙鶴橫跨江面,傳說中的仙鶴姓丁。詩人的靈感彷彿凝固成石,霜花從磨石上生出。河鼓星在天空中的排列,蛟龍居住的宮殿周圍寒冷且有腥味。夜光珠離開了嶺上的蛤蜊,舍利子從吳地的瓶中流出。形容宮殿的美麗,帝王的子孫守護着宮門。穿過林間,凍僵的犀牛在睡覺,觸碰到蘆葦,寒冷的鴒鳥叫喚。在清澈的溪流中洗腳,剛直的心靈厭惡污濁的河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夜晚江邊的景象,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對清高生活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許多神話傳說和自然元素,如風伯、河鼓星、蛟宮等,增強了詩歌的神祕色彩和想象力。同時,詩人通過對梅、鶴、霜、星等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高潔、純淨生活的追求和對世俗的厭棄。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