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八事春草

幽人臥空山,起視山已綠。 春雲自東來,所向無拘束。 林巒墜其中,安知空與曲。 朝彌萬谷皴,夜補千巖瘃。 大哉天地容,四海互瞻矚。 雷雨之所屯,日月之所浴。 悠悠出岫情,遂滿羣生欲。 豈爲神女行,肯受襄王辱。 嗟彼荒淫者,千年徒蹢躅。 是以君子心,永言膚寸觸。 願同春作霖,每念秋如玉。 予曰上天需,誰當山下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幽人:隱士。
  • :躺臥。
  • 空山:空曠的山林。
  • 春雲:春天的雲。
  • 拘束:限制,約束。
  • 林巒:山林。
  • (cūn):中國畫技法名,用以表現山石和樹皮的紋理。
  • (zhú):凍瘡。
  • 瞻矚:注視,觀看。
  • :聚集。
  • :沐浴。
  • (xiù):山洞。
  • 襄王:指楚襄王,古代傳說中的人物,與神女有情。
  • 蹢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膚寸:古代長度單位,一膚等於四寸。
  • :連綿不斷的雨。
  • :需要。

翻譯

隱士躺在空曠的山林中,起身看到山已經綠了。春天的雲從東方飄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山林被雲霧籠罩,怎能知道是空曠還是曲折。早晨雲霧瀰漫在萬谷之中,夜晚又填補了千巖的凍瘡。廣闊的天地包容一切,四海之內的人們都仰望它。雷雨在這裏聚集,日月在這裏沐浴。悠悠的雲霧從山洞中飄出,滿足了衆生的慾望。難道是爲了神女的行動,才肯忍受襄王的侮辱嗎?唉,那些荒淫的人,千年以來只是徘徊不前。因此,君子的心願,永遠是對微小的接觸也保持敬意。願像春天一樣作連綿不斷的雨,每次想到秋天就像玉一樣。我說上天需要我,誰能在山下告訴我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山中的景象,通過隱士的視角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與自由。詩中,「春雲自東來,所向無拘束」表達了雲的自在與不受束縛,而「大哉天地容,四海互瞻矚」則讚美了天地的廣闊與包容。後文通過對神女與襄王傳說的反思,表達了君子對微小事物的敬意和對自然規律的尊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