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都諫謫官後旅寓舉子喜賦

如何謫官日,氣色滿長途。 少婦元名玉,佳兒遂捧珠。 蘭徵何夕夢,蓬掛此時弧。 桂發初盈月,駒生即過都。 恆言萬事足,暫遣百憂無。 去看車中載,歸看膝下趨。 宦情窮亦喜,客舍滯仍娛。 行竈傳湯餅,邀予歌鳳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謫官:古代官員因過失或罪行被貶至較低的職位或邊遠地區。
  • 氣色:人的面色,這裏指情緒或精神狀態。
  • 捧珠:比喻撫養孩子,如捧着珍貴的珠子。
  • 蘭徵:蘭花,常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 蓬掛:蓬草,比喻孩子的出生。
  • :古代指弓,這裏指孩子的出生。
  • 桂發:桂花開放,比喻孩子成長。
  • 駒生:小馬出生,比喻孩子成長迅速。
  • 過都:經過都城,比喻孩子成長迅速。
  • 恆言:常說的話。
  • 湯餅:古代的一種麪食,類似於現在的麪條。
  • 鳳雛:鳳凰的幼鳥,比喻有才華的年輕人。

翻譯

爲何在貶官的日子裏,你的精神狀態依然飽滿,長途跋涉中顯得生氣勃勃。 你的妻子原本就如美玉般珍貴,而你的孩子則如同捧在手中的珍珠。 蘭花在夢中預示着美好的未來,孩子的出生如同蓬草掛起,象徵着希望。 桂花初開,月亮剛剛圓滿,你的孩子就像小馬一樣迅速成長,很快就經過了都城。 你常說一切都很滿足,暫時拋開了所有的憂愁。 看着車中載着的孩子,回家看到他們在膝下歡快地奔跑。 即使官場生涯遭遇困境,你依然感到喜悅;在客舍中,你也依然能夠找到樂趣。 你用行竈煮湯餅,邀請我一起唱歌,慶祝你才華橫溢的孩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被貶官員的家庭生活和情感狀態。儘管遭遇官場挫折,但詩中人物的精神狀態依然積極向上,對家庭生活充滿喜悅和滿足。通過對比官場的失意與家庭的溫馨,詩人表達了對家庭和親情的珍視,以及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激。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如「捧珠」、「蘭徵」、「蓬掛」等,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整體上,這首詩傳達了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