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歌與崔子玉諸公飲花下作
江南氣候足妍和,燕地風沙本自多。
惟有梅花解人意,鄉關客舍共芬華。
當年花裏故人別,今日花前爲誰折。
玉椀銀缸賞已新,氈毹錦帳香未歇。
醉把瑤華攬子裾,莫教羌笛怨離居。
上苑花枝猶若此,故園春色定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妍和(yán hé):美好和煦。
- 燕地:指今河北省北部,古時爲燕國之地。
- 芬華:芬芳的花朵。
- 玉椀銀缸:玉製的碗和銀製的酒缸,形容宴飲的奢華。
- 氈毹(zhān shū):毛織的地毯。
- 瑤華:美玉般的花朵。
- 子裾(jū):衣服的前襟。
- 羌笛:古代羌族的樂器,常用來象徵離別之情。
- 上苑:皇家園林。
翻譯
江南的氣候真是美好和煦,而燕地的風沙本來就多。只有梅花懂得人的心意,無論是在故鄉還是他鄉,都一同綻放芬芳。當年在花裏與故人分別,今日在花前又是爲了誰而折花呢?玉製的碗和銀製的酒缸已經賞過新酒,毛織的地毯上錦帳中的香氣還未散去。醉中把玩着美玉般的花朵,拉着你的衣襟,不要讓羌笛的樂聲哀怨地訴說離別之苦。皇家園林中的花枝尚且如此美麗,不知故鄉的春色又將是怎樣的景象。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江南與燕地氣候的對比,以及梅花的象徵意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離別之情的感慨。詩中「梅花解人意」一句,巧妙地將梅花賦予了情感,使其成爲連接故鄉與他鄉的紐帶。後文通過描繪宴飲場景和離別之情,進一步加深了詩人的鄉愁。結尾處對故鄉春色的想象,更是增添了無限遐想,使整首詩充滿了深情與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