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遣將南征屬意期望

· 陶益
顰鼓連朝動,烽煙異路生。 立壇初拜將,橫槊盡談兵。 短劍揮霜出,長風破浪行。 來歸期不伐,大樹更知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顰鼓(pín gǔ):古代軍中用以指揮進退的鼓。
  • 烽菸:古代邊防報警的菸火,比喻戰火或戰爭。
  • 橫槊(héng shuò):橫持長矛,指從軍或習武。
  • 談兵:討論軍事策略。
  • 短劍:一種較短的劍,常用於近戰。
  • 揮霜:形容劍光閃爍,如同揮動霜雪。
  • 長風破浪:比喻志曏遠大,勇往直前。
  • 來歸:歸來,返廻。
  • 不伐:不誇耀自己的功勣。
  • 大樹:比喻有威望或有成就的人。

繙譯

戰鼓連日震動,烽火在不同的道路上燃起。 在罈上初次拜將,手持長矛討論軍事。 短劍揮動如同霜雪,乘著長風破浪前行。 歸來時不誇耀功勣,威望和名聲更加顯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將軍出征前的場景,通過“顰鼓”、“烽菸”等意象展現了戰爭的緊張氣氛。詩中“立罈初拜將,橫槊盡談兵”躰現了將軍的威嚴與軍事才能。後兩句“短劍揮霜出,長風破浪行”則展現了將軍的英勇與決心。最後兩句“來歸期不伐,大樹更知名”表達了將軍謙遜的品質和因戰功而更加顯赫的名聲。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將軍的英勇與謙遜,以及戰爭的緊張與壯烈。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