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道中

山家未夕昏,半已掩柴門。 車馬爭途疾,牛羊下阪喧。 春陰入陵樹,雨色過湖村。 誰道相如病,猶堪守漢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未夕昏:傍晚時分,天色尚未完全昏暗。
  • 柴門:用樹枝編成的門,常指簡陋的農家門。
  • 下阪:下坡。
  • 春陰:春天的陰雲。
  • 陵樹:陵墓旁的樹木。
  • 相如病:指司馬相如的病,司馬相如是西漢著名文學家,曾因病隱居。
  • 漢園:指漢代的園林,這裏比喻皇家的園林或文化場所。

翻譯

山中的農家在傍晚時分,天色尚未完全昏暗,就已經半掩着用樹枝編成的門。車馬在爭奪道路,急速前行,牛羊在坡道上喧鬧地下行。春天的陰雲籠罩着陵墓旁的樹木,雨色已經越過了湖邊的村莊。誰說司馬相如因病不能守護漢代的園林,他依然能夠守護那片文化之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傍晚時分的山村景象,通過「山家未夕昏,半已掩柴門」等句,展現了山村的寧靜與樸素。詩中「車馬爭途疾,牛羊下阪喧」生動地描繪了鄉村生活的喧囂與繁忙。後兩句「春陰入陵樹,雨色過湖村」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增添了詩意的深遠。結尾提到司馬相如,以他雖病猶能守護漢園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文化傳承的堅守與尊重。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