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還山歌

君處世兮清穆,忽捐佩兮何促。風塵灝洞兮不可以久遊,返予駕兮初服。 既不理兮多口,復無意兮橫目。思清流兮濯纓,懼迷陽兮傷足。 楊何心兮歧泣,阮何見兮途哭。攬桂兮崇岡,搴蘭兮幽谷。 慕魯連兮辭侯,欽介推兮逃祿。君不留兮奈何,拊黃鵠兮高歌。 欲從君兮未得,徒悵望兮巖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穆:清靜肅穆。
  • 捐佩:拋棄佩飾,比喻放棄世俗的榮華富貴。
  • 灝洞:浩渺無邊。
  • 初服:指出仕前的服裝,比喻迴歸本真。
  • 多口:多言,指世俗的紛擾。
  • 橫目:橫眉怒目,形容世俗的險惡。
  • 濯纓:洗滌冠纓,比喻超脫世俗。
  • 迷陽:迷失方向。
  • 傷足:受傷的腳,比喻受到傷害。
  • 歧泣:在岔路口哭泣,比喻離別的悲傷。
  • 途哭:在路途中哭泣,比喻對世事的悲嘆。
  • 攬桂:摘取桂枝,比喻追求高潔。
  • 搴蘭:拔取蘭草,比喻追求清雅。
  • 逃祿:逃避官職,比喻不願爲官。
  • 拊黃鵠:拍打黃鵠,比喻高飛遠走。
  • 巖阿:山岩之下,比喻隱居之地。

翻譯

你處世清靜肅穆,忽然拋棄世俗的榮華富貴,爲何如此急促。風塵浩渺無邊,不可以長久遊蕩,我駕車返回,重拾初服。 既然不理會世俗的紛擾,也無意麪對世俗的險惡。我向往清流洗滌冠纓,害怕迷失方向而受傷。 楊何在岔路口哭泣,阮何在路途中悲嘆。我摘取桂枝於高山,拔取蘭草於幽谷。 我羨慕魯連辭去侯爵,欽佩介推逃避官職。你不留下,我該如何是好,只能拍打黃鵠,高歌一曲。 我想跟隨你,卻未能如願,只能悵望隱居的山岩之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超脫世俗、追求清靜生活的羨慕與不捨。詩中,「清穆」、「捐佩」、「初服」等詞語描繪了友人的高潔品格和超然態度,而「多口」、「橫目」、「迷陽」等則反映了世俗的紛擾和險惡。詩人通過「濯纓」、「攬桂」、「搴蘭」等意象,表達了自己對清雅生活的嚮往,同時以「歧泣」、「途哭」、「拊黃鵠」等形象的比喻,抒發了對友人離去的悲傷和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