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六日與客遊高梁橋

燕郊四月如春月,景物暄妍宿雨晴。 仙苑名花裁罥蝶,御堤芳樹始流鶯。 平林翠幕褰風颺,落日紅妝照水明。 自幸太平多樂事,共將弦管寄歡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郊:指北京郊外。
  • 暄妍:溫暖而美麗。
  • 宿雨:昨夜的雨。
  • 仙苑:美麗的花園。
  • 罥蝶:纏繞的蝴蝶。
  • 御堤:皇家園林中的堤岸。
  • 流鶯:流動的黃鶯。
  • 平林:平坦的樹林。
  • 翠幕:綠色的帷幕,比喻樹葉。
  • 褰風颺:被風吹起的樣子。
  • 紅妝:美麗的女子,這裏指落日餘暉。
  • 弦管:絃樂器和管樂器,泛指音樂。

翻譯

四月六日,我與客人遊覽高梁橋。北京郊外的四月如同春天的月份,景色溫暖而美麗,昨夜的雨已經停了。美麗的花園中,名貴的花朵上纏繞着蝴蝶,皇家園林的堤岸上,芳香的樹木間開始有黃鶯飛舞。平坦的樹林中,綠色的樹葉被風吹起,落日的餘暉照耀着水面,顯得格外明亮。我慶幸在太平盛世中有這麼多快樂的事情,與衆人一起用音樂來寄託歡樂的情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四月北京郊外的春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的美景和人們的歡樂心情。詩中「仙苑名花」、「御堤芳樹」等詞句,不僅描繪了美麗的自然景色,也隱含了對太平盛世的讚美。結尾的「共將弦管寄歡情」則表達了人們在這美好時光中共享歡樂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