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社懷趙太史

背郭樓成到碧虛,何人堪作上頭居。 金砂久祕神仙籙,玉笥新藏太史書。 漢署幾年違侍從,洛陽三入待公車。 酒闌卻憶瀛洲侶,黃鵠天風萬里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浮丘社:古代的學術社團,類似於今天的學術研究機構。
  • 趙太史:指趙孟頫,元代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學家,曾任太史令。
  • 碧虛:指天空,這裏形容樓高,彷彿觸及天空。
  • 金砂:指珍貴的書籍或文獻。
  • 神仙籙:指道教的祕籍或經典。
  • 玉笥:古代用來存放珍貴書籍的箱子。
  • 漢署:指漢代的官署,這裏泛指官府。
  • 侍從:指在皇帝或高級官員身邊侍奉的人。
  • 洛陽三入:指三次進入洛陽,洛陽是古代中國的文化中心之一。
  • 公車:古代官府的馬車,這裏指官府。
  • 酒闌:酒宴結束。
  • 瀛洲侶:指仙人或高人,瀛洲是傳說中的仙境。
  • 黃鵠:指大雁,這裏比喻高飛遠翔。
  • 天風:指高空的風。

翻譯

背靠着城郭,樓閣高聳入雲,有誰能在此高處安居? 珍貴的書籍久藏於神祕的道教經典之中,太史的新書則被珍藏在玉笥之中。 在漢代的官署中,我已多年未曾侍奉在側,三次進入洛陽,只爲等待官府的召喚。 酒宴結束時,我回想起那些仙境中的同伴,他們如同黃鵠,乘着萬里高空的風,自由飛翔。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高樓、珍貴書籍和仙境同伴,表達了詩人對高遠理想的嚮往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詩中「碧虛」、「金砂」、「玉笥」等詞語,不僅描繪了高雅的文化氛圍,也體現了詩人對知識和文化的珍視。末句以「黃鵠天風萬里餘」作結,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遠大理想的追求,同時也透露出對現實束縛的不滿。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高遠的志向和豐富的情感。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