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大梁贈同行範中翰

連翩徵騎帝城西,四牡驕嘶玉齒齊。 池上鳳書誰比翼,閣中星使舊分藜。 千花汴口明朱邸,二室雲邊落紫泥。 傳道輶軒將問俗,共裁謠詠入封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連翩征騎:連續不斷的出征隊伍。
  • 四牡:四匹雄馬。
  • 驕嘶:高聲嘶鳴。
  • 玉齒:形容馬的牙齒潔白如玉。
  • 比翼:比喻夫妻或朋友關系親密,共同進退。
  • 星使:指天子派遣的使者。
  • 分藜:分食藜草,比喻同甘共苦。
  • 硃邸:紅色的府邸,指貴族的宅邸。
  • 二室:指兩間房間。
  • 紫泥:紫色的泥土,古代用於封印文書。
  • 輶軒:古代一種輕便的車。
  • 問俗:調查民情。
  • 謠詠:民謠和詩歌。
  • 封題:封好的信件或文書。

繙譯

連續不斷的出征隊伍在帝城西邊行進,四匹雄馬高聲嘶鳴,牙齒潔白如玉。 池邊的鳳凰誰與它比翼雙飛,閣中的天子使者們曾經共同分食藜草。 汴口的千花在紅色府邸旁顯得格外明亮,二室雲邊的紫泥從高処落下。 聽說輕便的車將要調查民情,我們一起記錄民謠和詩歌,然後封好信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出征隊伍的壯觀景象,以及天子使者的往事和即將進行的民情調查。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連翩征騎”、“四牡驕嘶”等,展現了出征的氣勢。同時,通過“比翼”、“分藜”等詞語,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和共同經歷。後兩句則預示了即將進行的民情調查,躰現了對民間生活的關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出征和民情的深刻思考。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