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客舍喜雨和四家兄

阻飢三歲後,不雨十旬餘。 颯遝初鳴塊,滂沱遂溢渠。 乍涼風卻扇,久旱澤隨車。 作潤功非細,爲霖望匪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阻飢:指因災荒而飢餓。
  • 颯遝(sà tà):形容風聲或雨聲急促。
  • :土塊。
  • 滂沱:形容雨下得很大。
  • 溢渠:水滿溢出渠道。
  • 卻扇:停止使用扇子,指天氣轉涼。
  • 澤隨車:比喻雨水及時,如同隨車而來。
  • 作潤:指雨水滋潤大地。
  • 爲霖:指成爲及時雨。

繙譯

在經歷了三年的飢荒之後,已有十旬未曾下雨。 風聲急促,雨點初落土塊,隨即大雨滂沱,水溢出渠道。 天氣轉涼,不再需要扇子,久旱之後,雨水如車隨來。 這場雨水的滋潤作用非同小可,人們期盼的及時雨竝非空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悅情景。通過對比長時間的乾旱與突如其來的大雨,表達了人們對雨水的渴望和雨後的訢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象描寫,如“颯遝初鳴塊,滂沱遂溢渠”生動地描繪了雨勢的迅猛和雨水的充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鳴。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