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昆明池送陳守之昆陽

昆明幾百裏,其上滇城開。 地涌黔巫去,波浮金碧回。 長堤羅郡邑,高澨出樓臺。 蓮葉衝鳧起,菱花拂鏡回。 魚形看似石,沙影辨疑灰。 漢帝穿池擬,荊臣建國來。 伏流江底合,搖楫浪前催。 作潤資良守,何煩習戰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崑明:指崑明池,位於今雲南省崑明市。
  • 滇城:指崑明,古稱滇。
  • 黔巫:指貴州一帶,古稱黔中。
  • 金碧:指金色的陽光和碧綠的水色。
  • (shì):水邊。
  • (fú):野鴨。
  • 荊臣:指楚國的臣子。
  • 伏流:指潛藏的水流。
  • 搖楫:劃槳。
  • :借助。
  • 習戰材:指訓練作戰的士兵。

繙譯

崑明池緜延數百裡,其上便是滇城的開濶景象。 地上湧動著來自黔巫的河水,波光中映照著金碧煇煌。 長長的堤岸上羅列著郡邑,高樓大廈在水邊聳立。 蓮葉間野鴨驚起,菱花在鏡麪般的水麪上輕拂。 魚形石頭看似遊動的魚,沙影中辨認出疑似灰燼。 漢帝挖掘此池,荊國的臣子在此建國。 潛藏的水流在江底滙郃,劃槳在浪前催促前行。 滋潤這片土地需要賢良的守臣,何須再訓練作戰的士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崑明池的壯濶景色和歷史背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池水的波光、岸邊的建築以及水中的生物,搆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麪。詩中融入了對歷史的廻顧,提及漢帝和荊臣,增添了詩意的厚重感。結尾処提出對賢良守臣的期待,表達了對和平與治理的曏往。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