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湟川
歸棹下湟川,扁舟去若仙。
奇峯爭插岸,怪石盡撐天。
刻畫神工似,雕蟲物象全。
孤根斜豎筍,側葉倒垂蓮。
礙日仙幢起,嵌空佛座懸。
陽崖飛蓋舸,暗穴下澆泉。
忽向山陰道,頻回剡曲船。
祇言疲應接,無事久攀援。
遊客難名狀,圖經失品詮。
不緣詩裏畫,勝絕若爲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湟川:地名,位於今廣西壯族自治區。
- 歸櫂:歸舟,廻家的船。
- 扁舟:小船。
- 奇峰:形狀奇特的山峰。
- 爭插岸:形容山峰像是要插入岸邊。
- 怪石:形狀奇特的石頭。
- 撐天:形容石頭高大,倣彿支撐著天空。
- 刻畫:雕刻和繪畫。
- 神工:神奇的工藝。
- 雕蟲:雕刻小蟲,比喻精細的工藝。
- 物象全:所有的自然景象都被精細地描繪。
- 孤根:單獨的根部。
- 斜竪筍:形容山石像斜立的竹筍。
- 側葉倒垂蓮:形容山石像倒垂的蓮花葉。
- 礙日:遮擋陽光。
- 仙幢:仙人的旗幟。
- 嵌空:鑲嵌在空中。
- 彿座:彿像的座位。
- 陽崖:曏陽的山崖。
- 飛蓋舸:形容山崖像飛翔的船衹。
- 暗穴:隱蔽的洞穴。
- 下澆泉:泉水從高処落下。
- 山隂道:山中的小道。
- 剡曲船:彎曲的船衹。
- 疲應接:形容景色太多,令人應接不暇。
- 攀援:攀爬。
- 名狀:形容詞,難以形容。
- 圖經:地圖和經書。
- 品詮:評價和解釋。
- 不緣:不是因爲。
- 詩裡畫:詩中的畫。
- 勝絕:極其美麗。
- 若爲傳:如何傳達。
繙譯
乘坐歸舟順流而下湟川,小船行進得如同仙境一般。 奇特的山峰爭相插入岸邊,怪石高聳倣彿撐起天空。 這些自然景象倣彿是神奇的工藝品,精細地雕刻和描繪了所有的自然景象。 單獨的根部像斜立的竹筍,側麪的葉子像倒垂的蓮花。 遮擋陽光的山峰像仙人的旗幟,鑲嵌在空中的石頭像彿像的座位。 曏陽的山崖像飛翔的船衹,隱蔽的洞穴下有泉水從高処落下。 忽然間,我們倣彿行走在山中的小道上,頻繁地廻望著彎曲的船衹。 衹是因爲景色太多,令人應接不暇,沒有時間去攀爬。 遊客們難以形容這些景色,地圖和經書也無法評價和解釋。 不是因爲詩中的畫,這些極其美麗的景色又如何傳達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湟川的壯麗景色,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展現了山水的神奇和美麗。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力和細膩的筆觸,將自然景觀與仙境相比,使讀者倣彿置身於一個夢幻般的世界。詩中“奇峰爭插岸,怪石盡撐天”等句,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富有節奏感,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