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舟中待胡襟寰中丞不至寄懷

中丞鵲印近登壇,白鉞彤弓映豸冠。 入掌中臺專彈射,出兼四鎮擁材官。 周秦形勢原交錯,楚蜀山川更鬱盤。 千里封疆勞節制,萬年江漢靜波瀾。 纓歌似逐鐃音發,魚樂皆成陣勢看。 西上兒童舞盤木,南中父老望旌竿。 秋高峴首遊宜數,歲晏隆中臥莫安。 滄浪月爲牛渚月,租船何夜傍江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鵲印:指官印,比喻官位。
  • 白鉞彤弓:白鉞指白色的斧頭,彤弓指紅色的弓,都是古代儀仗中的器物,象徵權威。
  • 豸冠:古代官員的禮帽。
  • 中臺:指中央政府。
  • 彈射:指彈劾、指責。
  • 四鎮:指四方邊疆。
  • 材官:指武官。
  • 鬱盤:形容山川形勢險要。
  • 節制:指揮、控制。
  • 纓歌:指軍中的歌聲。
  • 鐃音:鐃鈸的聲音,軍中樂器。
  • 魚樂:指魚在水中自由遊動的快樂。
  • 陣勢:指軍隊的排列。
  • 峴首: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陽市。
  • 歲晏:年末。
  • 牛渚:地名,在今安徽省馬鞍山市。
  • 租船:指租用的船隻。
  • 江干:江邊。

翻譯

中丞的官印近來登上高壇,白鉞彤弓映照着他的禮帽。 他在中央政府專責彈劾指責,出征四方邊疆時擁有衆多武官。 周秦的形勢原本交錯複雜,楚蜀的山川更加險要。 千里封疆需要他的指揮控制,萬年江漢平靜無波瀾。 軍中的歌聲似乎隨着鐃鈸聲響起,魚在水中自由遊動的快樂也被看作軍隊的排列。 西上的兒童在舞動盤木,南中的父老們則盼望着旌旗。 秋高氣爽時宜多次遊覽峴首山,年末時隆中不宜安臥。 滄浪的月光與牛渚的月光一樣,租船何夜能靠在江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中丞的權威與責任,以及他對邊疆的節制和對平靜江漢的貢獻。詩中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中丞的威嚴與忙碌,同時也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懷念。詩的結尾以月光和江邊的船隻作爲隱喻,寄託了對中丞的深切思念和期待。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