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敕後歸署寓懷兼呈王給諫

十年作宦俸無餘,官舍苔生久索居。 曉接爐煙趨御府,晝開芝檢捧天書。 秋風鄉遠初驚雁,廢沼潮生舊種魚。 久欲投簪猶未得,逢君攜手在公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捧敕:接受皇帝的詔令。
  • 後歸署:之後回到官署。
  • 寓懷:寄託情懷。
  • 給諫:古代官職,負責進諫。
  • 俸無餘:俸祿不多。
  • 官舍:官員的住所。
  • 苔生:長滿苔蘚,形容久無人居。
  • 索居:孤獨地居住。
  • 曉接:早晨迎接。
  • 爐煙:香爐中的煙,這裏指宮廷的氣氛。
  • 御府:皇帝的府邸。
  • 晝開:白天打開。
  • 芝檢:指皇帝的文書。
  • 天書:指皇帝的詔書。
  • 秋風:秋天的風。
  • 鄉遠:家鄉遙遠。
  • 驚雁:驚飛的雁,比喻思念家鄉。
  • 廢沼:廢棄的池塘。
  • 潮生:潮水上漲。
  • 舊種魚:以前養的魚。
  • 投簪:比喻辭官歸隱。
  • 未得:未能實現。
  • 逢君:遇到你。
  • 公車:官府的車輛。

翻譯

十年爲官,俸祿微薄,官舍因久無人居而長滿苔蘚。 早晨迎接香爐的煙霧進入御府,白天打開皇帝的文書接受詔令。 秋風中,家鄉遙遠,初見驚飛的雁羣,讓人心生思念;廢棄的池塘潮水上漲,想起以前養的魚。 長久以來想要辭官歸隱,卻未能實現,今天遇到你,一同乘坐官府的車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區大相十年官場生涯的孤獨與無奈,以及對家鄉的深深思念。詩中通過官舍苔生、秋風驚雁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家鄉的眷戀。末句「逢君攜手在公車」則透露出一種遇到知己的欣慰,也暗示了對未來的一絲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