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喬世昌都諫
潞河三尺冰,夷門千里道。
豈不念離居,歲晏無芳草。
芳草何足貴,所貴永爲好。
鬱郁山上鬆,磊落而壽考。
豈無霜雪侵,堅貞常自保。
鴟鴞鳴高林,騏驥伏下皁。
達哉塞上翁,所見一何早。
衝風不起羽,強弩不穿縞。
令終古所難,末路誰能巧。
明哲昔有訓,全真以爲寶。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潞河:河流名,位於今河北省。
- 夷門:古代城門名,此處指遠方的道路。
- 歲晏:年末,歲末。
- 磊落:形容松樹挺拔,枝葉繁茂。
- 壽考:長壽。
- 鴟鴞(chī xiāo):貓頭鷹一類的鳥,常用來比喻惡人或不祥之物。
- 騏驥:良馬,比喻英才。
- 皁:馬槽。
- 塞上翁:指塞翁,出自《塞翁失馬》的故事,比喻有遠見的人。
- 衝風:強風。
- 強弩:強力的弓。
- 縞:白色的細絹,比喻極薄的東西。
- 明哲:明智。
- 全真:保全真性,保持本真。
翻譯
潞河的冰結了三尺厚,夷門遠在千里之外的道路上。 我怎能不思念離別的生活,歲末已無芳草可尋。 芳草又有何珍貴,珍貴的是永遠的美好。 鬱鬱蔥蔥的山上松樹,挺拔茂盛且長壽。 難道沒有霜雪侵襲嗎?堅貞的品性常自保。 貓頭鷹在高空鳴叫,良馬卻伏在馬槽之下。 塞上的老翁多麼達觀,他的見識多麼早熟。 強風不能吹起羽毛,強弓不能穿透薄絹。 保持始終如一自古難,末路之時誰能巧妙應對。 明智的教訓早已有,保全真性纔是寶。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歲月的感慨,以及對堅貞不屈品質的讚美。詩中「潞河三尺冰,夷門千里道」描繪了嚴冬的景象和遙遠的旅途,而「豈不念離居,歲晏無芳草」則抒發了詩人對離別之情的思念。後文以松樹的堅貞和塞上翁的遠見,比喻人應當保持堅貞不屈的品質和遠見卓識,不被外界的困難所動搖。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和對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