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隱詩寄歐楨伯行臺

· 陶益
白雲芳草漫悠悠,太息王孫耐簿遊。 洗竹巖前鄰虎豹,誅茅洞裏狎猿猴。 桂枝偃蹇經年曠,山氣巃嵷爲客留。 莫道欲歸歸未得,鴟夷元自泛扁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息:深深地嘆息。
  • 王孫:古代對貴族子弟的通稱。
  • 簿遊:指官吏的遊歷或巡視。
  • 洗竹:修剪竹子。
  • 巖前:山岩之前。
  • 誅茅:割除茅草。
  • 洞裏:山洞之中。
  • 偃蹇:高聳,高傲。
  • 巃嵷(lóng sǒng):山勢高聳的樣子。
  • 鴟夷:古代的一種皮製酒囊。
  • 扁舟:小船。

翻譯

白雲和芳草漫無目的地飄蕩,我深深嘆息,貴族子弟忍受着官吏的遊歷。在洗竹巖前,鄰近有虎豹,而在誅茅洞裏,親近着猿猴。桂樹高聳,經過多年的荒廢,山氣高聳,因爲客人而停留。不要說想回去卻回不去,鴟夷原本就是泛着小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隱逸山林的景象,通過白雲、芳草、虎豹、猿猴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詩中「太息王孫耐簿遊」一句,既表達了對貴族子弟遊歷的同情,也透露出詩人自己的無奈。後兩句「莫道欲歸歸未得,鴟夷元自泛扁舟」則展現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即使現實中難以實現,內心仍懷有泛舟江湖的夢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深切向往。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