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賀長公枕溪新築

· 陶益
數畝園中獨樂身,別從青野結溪鄰。 榆枝折罷吹藜火,柿葉書殘岸葛巾。 避俗已拚人共棄,投閒還許鷺相親。 鏡湖一曲能如否,解說風流老季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別從:另外。
  • 青野:綠色的田野。
  • 榆枝折罷:折斷榆樹枝條後。
  • 吹藜火:點燃藜草製成的火把。
  • 柿葉書殘:在柿子葉上書寫,葉已殘破。
  • 岸葛巾:岸邊戴葛布製成的頭巾。
  • 避俗:避開世俗。
  • (pàn):捨棄,不顧一切。
  • 投閒:投身於閒適之中。
  • 鷺相親:與鷺鳥親近。
  • 鏡湖:湖名,此處可能指理想的隱居之地。
  • 一曲:一彎,一隅。
  • 解說:解釋,說明。
  • 風流老季真:指風雅的老者,季真可能指某個具體人物,也可能是泛指。

翻譯

在數畝的園中獨自享受快樂,我另闢蹊徑,與青青的田野和溪流爲鄰。折斷榆樹枝後點燃藜草火把,在殘破的柿葉上書寫,岸邊戴着葛布頭巾。我已決心避開世俗,即使被人共同拋棄也在所不惜,投身於閒適之中,與鷺鳥親近。鏡湖的一隅能否如我所願,我將解釋那風雅老者的真實情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隱逸者的生活場景,通過「數畝園中獨樂身」、「別從青野結溪鄰」等句,展現了詩人遠離塵囂、親近自然的寧靜生活。詩中「避俗已拚人共棄,投閒還許鷺相親」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厭棄和對閒適生活的嚮往。結尾的「鏡湖一曲能如否,解說風流老季真」則透露出詩人對理想隱居地的期待和對風雅生活的詮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脫。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