澯子入京龍蔭承諸公盛贈以言因續四首於卷後

· 陶益
始射蓬弧緣底事,男兒要作四方奇。 今朝世烈堂前宴,對酒何須惜別離。
拼音

所属合集

#梅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澯子: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京龍蔭: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接受。
  • 諸公:各位先生。
  • 盛贈:豐厚的贈禮。
  • 以言:用言語表達。
  • 續四首:在原有的詩後繼續創作四首詩。
  • 卷後:書卷的末尾。
  • 始射蓬弧:古代男子成年禮的一種,射箭儀式。
  • 緣底事:因爲什麼事情。
  • 男兒要作四方奇:男子應當志在四方,做出不平凡的事業。
  • 世烈堂:可能是指一個紀念或慶祝英烈的地方。
  • 對酒何須惜別離:面對美酒,何必因爲即將分別而感到惋惜。

翻譯

澯子前往京龍蔭,接受了各位先生的豐厚贈禮,並用言語表達感激之情。我在這些詩卷的末尾繼續創作了四首詩。

男子成年時射箭的儀式是爲了什麼呢?因爲男兒應當志在四方,做出不平凡的事業。今天在世烈堂前的宴會上,面對美酒,我們何必因爲即將分別而感到惋惜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澯子前往京龍蔭的祝福和對男子應當有遠大志向的讚美。詩中「男兒要作四方奇」一句,體現了詩人對男兒應當有四方之志的期望,鼓勵其做出不平凡的事業。末句「對酒何須惜別離」則以豁達的態度面對分別,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未來的樂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和對人生的積極態度。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