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拖練

· 高魁
南北周遭繞素流,元龍雙戲海門秋。 波澄漢口銅爲柱,浪穩虞淵蜃作樓。 花石遂看魚變化,松明無復蚌沈浮。 鮫人泣盡風濤裏,怪底明珠不忍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雙溪拖練:形容兩條溪流像白練一樣拖曳。
  • 元龍:指傳說中的龍。
  • 海門:指海口,即江河入海的地方。
  • 波澄:波平如鏡。
  • 漢口銅爲柱:指漢口江面上的銅柱,用以標誌水位。
  • 虞淵:神話中的深淵,這裏指深海。
  • 蜃作樓:指海市蜃樓,因光線折射而產生的幻象。
  • 花石:指水中的石頭,因水波沖刷而顯得五彩斑斕。
  • 松明:指松樹的油脂,古代用作照明。
  • 蚌沈浮:指蚌殼在水中沉浮。
  • 鮫人:傳說中的人魚。
  • 怪底:爲何。
  • 明珠:指珍珠。

翻譯

南北兩岸環繞着清澈的溪流,兩條龍在秋天的海口嬉戲。 漢口的江面平靜如鏡,銅柱清晰可見;深海中波濤不驚,彷彿有蜃樓幻象。 水中的石頭五彩斑斕,看着魚兒在其中變化;松脂不再用作照明,蚌殼在水中沉浮。 鮫人在風濤中哭泣,爲何不忍心將明珠投入水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秋日海口的寧靜景象,通過龍、蜃樓、魚、蚌等神話元素,展現了自然的神祕與美麗。詩中「雙溪拖練」形象地描繪了溪流的柔美,而「元龍雙戲海門秋」則增添了神話色彩。後句通過對漢口銅柱、虞淵蜃樓的描寫,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對自然奇觀的讚歎。結尾處鮫人的哭泣與明珠的隱喻,則透露出詩人對美好事物不忍破壞的情感。

高魁

高魁,字鬥仲。石城(今屬廣東廉江)人。尚節孫。明神宗萬曆四十年(一六一二)舉人,明熹宗天啓五年(一六二五)進士,任中書舍人。以屢疏時政忤權閹魏忠賢,遂謝病歸。清光緒《高州府志》卷三七有傳。 ► 14篇诗文

高魁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