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題

· 高魁
禺山高不極,起伏眩萬狀。約彼湞湟流,宛轉回溟漲。 溟漲拍天多桃花,花塢深藏帝子家。層崖疊巘鬱相望,朝朝暮暮殷明霞。 明霞絢日天尺五,日月親人但亭午。石罅時生一縷雲,瀑布奔飛千仞雨。 祇林絕頂鳴頻伽,幽人天際吟樑父。此時心遠萬慮寂,莞然一笑儕今古。 古人不見今人遊,今人不讓古人修。葛巾藜杖何所似,宦情淡處皆滄洲。 碧洞玉環去漠漠,澄潭金鎖靜悠悠。洞雲潭影自函護,有物有物更千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闕題:無題。
  • 禺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湞湟流:河流名,具體不詳。
  • 溟漲:大海的波濤。
  • 帝子家:指帝王或貴族的居所。
  • 疊巘:連綿的山峯。
  • 殷明霞:深紅色的晚霞。
  • 石罅:石縫。
  • 頻伽:鳥名,具體不詳。
  • 幽人:隱士。
  • 梁父:山名,在今山東省。
  • 莞然:微笑的樣子。
  • 儕今古:與古今同輩。
  • 葛巾藜杖:隱士的服飾和手杖。
  • 宦情:做官的心情。
  • 滄洲:隱居的地方。
  • 碧洞:青翠的山洞。
  • 金鎖:形容水潭的平靜如鎖。
  • 函護:包含、保護。

翻譯

禺山高聳入雲,連綿起伏,形態萬千。那湞湟河流宛轉曲折,迴旋入大海的波濤之中。 大海波濤拍打着天際,桃花盛開,花塢深處藏着帝王的家園。層層的山崖和連綿的山峯相互映襯,朝朝暮暮都被深紅色的晚霞映照。 晚霞如錦,彷彿天際只有一尺之遙,太陽和月亮只在正午時分與人親近。石縫間不時升起一縷雲霧,瀑布飛瀉,如同千仞之雨。 祇林之巔,頻伽鳥頻頻鳴叫,隱士在天際吟唱着梁父山的歌謠。此時心境遙遠,萬慮皆消,微笑着與古今同輩。 古人已逝,今人仍在遊歷,今人不必遜色於古人的修行。頭戴葛巾,手持藜杖,宛如淡泊官場,心向隱居的滄洲。 碧綠的山洞中玉環隱約可見,澄澈的潭水靜謐如金鎖。洞中的雲霧和潭影自然包含着,萬物長存,千秋不變。

賞析

這首作品以禺山爲背景,描繪了山川的壯麗景色和隱士的淡泊生活。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起伏的山巒、迴旋的河流、盛開的桃花、深紅的晚霞等,構成了一幅宏偉而細膩的自然畫卷。通過對自然景色的讚美,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超脫。詩的結尾處,以洞雲潭影自函護,有物有物更千秋,寄託了對永恆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高魁

高魁,字鬥仲。石城(今屬廣東廉江)人。尚節孫。明神宗萬曆四十年(一六一二)舉人,明熹宗天啓五年(一六二五)進士,任中書舍人。以屢疏時政忤權閹魏忠賢,遂謝病歸。清光緒《高州府志》卷三七有傳。 ► 14篇诗文

高魁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