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陽山訪嶽山人
訪爾陽山曲,迢迢丘壑重。
青冥恣遐矚,麋鹿伴孤蹤。
高枕低雲嶠,疏林度遠鍾。
徑餘重九菊,門倚兩三鬆。
避地霧中隱,鳴琴竹下逢。
夜長思共醉,老去願相從。
魏闕無今想,仙風自可宗。
因思沉湎者,役役爾何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至陽山: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嶽山人:山中的隱士,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敬仰的人。
- 迢迢:形容路途遙遠。
- 青冥:天空。
- 恣遐矚:隨意遠望。
- 麋鹿:一種野生動物,這裏象徵隱居生活的寧靜。
- 高枕:高高的枕頭,比喻安逸的生活。
- 雲嶠:雲中的山峯。
- 疏林:稀疏的樹林。
- 遠鍾:遠處寺廟的鐘聲。
- 重九菊: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的菊花。
- 門倚兩三鬆:門前依靠着幾棵松樹。
- 避地:避開塵世的地方。
- 鳴琴:彈琴。
- 竹下逢:在竹林下相遇。
- 魏闕:古代宮殿前的高臺,這裏指朝廷。
- 仙風:超凡脫俗的風範。
- 沉湎者:沉溺於世俗的人。
- 役役:忙碌不停的樣子。
- 庸:平庸,無意義。
翻譯
我來到至陽山的深處,尋訪隱居的嶽山人,山路蜿蜒,重重丘壑。 在青天之下自由地遠望,只有麋鹿陪伴着我孤獨的足跡。 高枕無憂,雲中的山峯低垂,稀疏的樹林中傳來遠處寺廟的鐘聲。 小徑上殘留着重陽節的菊花,門前依靠着幾棵松樹。 我避開了塵世,在霧中隱居,竹林下彈琴時偶遇知音。 長夜漫漫,我思念着與你共醉,年老之後,我願與你相伴。 對於朝廷,我已無任何念想,你的仙風道骨自然值得我學習。 因此,我想到了那些沉溺於世俗的人,他們忙碌不停,又有何意義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陸俸訪問隱士嶽山人的情景,通過山水的描繪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超脫和對自然寧靜生活的渴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青冥、麋鹿、雲嶠、疏林等,營造出一種遠離塵囂、迴歸自然的意境。通過對重九菊、兩三鬆等細節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隱居生活的寧靜與恬淡。最後,詩人通過對魏闕的否定和對仙風的嚮往,批判了世俗的忙碌與平庸,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