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雜詠四首
舍北有廢園,灌木深且蕃。
剪鏺忽明豁,有物峙草間。
瑰頎似人立,乃是石假山。
汲泉洗宿翳,三峯各蒼顏。
亦鍾神秀資,似無斧鑿痕。
此地山既多,層巒繚周垣。
煙霏媚朝暮,晴雨皆可觀。
云何昔人意,因假遂遺真。
思欲廬峻頂,㟝嶁悉下陳。
泰華在我闥,浩與寥廓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剪鏺(jiǎn pō):修剪。
- 瑰頎(guī qí):奇異而高大。
- 宿翳(sù yì):積久的塵埃。
- 㟝嶁(péi lǒu):小山丘。
- 闥(tà):門。
翻譯
舍北有一座廢棄的園子,那裏的灌木叢生且茂盛。我修剪了一下,忽然間視野變得開闊,發現有東西聳立在草叢中。它奇異而高大,像人一樣站立,原來是一座假山。我打來泉水清洗掉它上面的積塵,三座山峯各自展現出蒼翠的面容。它似乎也聚集了自然的神秀,看起來沒有斧鑿的痕跡。這裏周圍環繞着許多山,層層疊疊的山巒。無論早晚,煙霧和雲彩都呈現出美麗的姿態,晴天或雨天都是觀賞的好時機。爲何昔人只因喜愛假山而忽略了真山呢?我想要住在高山的頂端,讓所有的小山丘都排列在下方。泰山和華山彷彿就在我的門前,讓我與廣闊的天空爲鄰。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廢棄園中假山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詩中,「剪鏺忽明豁」一句,生動地描繪了修剪後視野的突然開闊,而「瑰頎似人立」則形象地刻畫了假山的奇特與高大。後文通過對真山的嚮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對人工造作的反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