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同年容庵黃正郎

· 區越
宿草龍山已滿塋,死生交義最關情。 翻思一束生芻奠,恨不當年與淚傾。 公道有時遭物議,春秋直筆採賢名。 九原可作誰爲力,賴是通家世講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宿草:隔年的草。
  • 龍山: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墓地所在的山。
  • 滿塋:墳墓已滿,指逝者已安葬。
  • 死生交義:生死之交的情義。
  • 翻思:回想。
  • 生芻:新割的草,古代用以祭奠死者。
  • :祭奠。
  • 公道:公正的道理。
  • 物議:衆人的議論。
  • 春秋直筆:指史書公正地記載歷史。
  • 採賢名:記載賢人的名聲。
  • 九原:指墓地,也泛指陰間。
  • 可作:可以起死回生。
  • 通家:世交。
  • 世講:世代相傳的講義。

翻譯

隔年的草已經長滿了龍山的墳墓,生死之交的情義最爲深重。回想起來,我曾用新割的草來祭奠你,恨不得當年能與你一同流淚。公道有時候會遭到衆人的非議,但史書會公正地記載賢人的名聲。如果陰間可以起死回生,誰又能爲此出力呢?幸好我們是世交,世代相傳的講義讓我們心意相通。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逝去友人的深切懷念和對其名聲的肯定。詩中,「宿草龍山已滿塋」描繪了墓地的荒涼景象,而「死生交義最關情」則凸顯了與逝者的深厚情誼。後兩句通過對祭奠場景的回憶,表達了對逝者的無盡思念。最後兩句則強調了公正的史書會記載賢人的名聲,暗示了逝者的高尚品質將永載史冊。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公正的追求。

區越

區越,參校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四年刻《鄉賢區西屏集》(簡稱萬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簡稱民國本)。 ► 5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