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慰

高臥蘭陂葛井東,幾年疏韻葉焦桐。 思分曲壘商浮白,夢狎桃笙賦比紅。 山國日閒鷗社稼,海門春老鱟帆風。 清狂近接無爭侶,不喻蓬蒿有射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蘭陂(lán bēi):指蘭草叢生的水邊。
  • 葛井:指隱居之地,傳說中的仙人葛洪曾在此煉丹。
  • 疏韻:指稀疏的音韻,這裏比喻詩文的格調。
  • 葉焦桐:比喻琴音高古。
  • 曲壘:指曲折的城牆,這裏比喻詩文的結構。
  • 商浮白:商,古代五音之一,浮白,指酒。這裏指在詩文中寄託情感。
  • 桃笙:指用桃木製成的笙,這裏比喻美好的夢境。
  • 比紅:比喻詩文中的色彩鮮明。
  • 山國:指山區。
  • 鷗社稼:指隱居生活中的田園生活。
  • 鱟帆風:指海上的風,鱟是一種海洋生物,帆指船帆。
  • 清狂:指清高狂放的性格。
  • 無爭侶:指沒有爭鬥的伴侶。
  • 射工:指射箭的工匠,這裏比喻世俗的紛爭。

翻譯

我高臥在蘭草叢生的水邊,葛井的東邊,幾年來,我的詩文格調高古,如同焦桐之音。我思考着如何將情感寄託在曲折的詩文中,如同在酒中浮白;在夢中,我與桃木笙相伴,詩文色彩鮮明。在山區,日子悠閒,我過着田園生活,如同鷗鳥一般;海門春老,我感受着海上的風。我性格清高狂放,近來沒有爭鬥的伴侶,我不明白,爲何蓬蒿之中還有射箭的紛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隱居生活的自得其樂和對世俗紛爭的超然態度。詩中通過「蘭陂」、「葛井」等意象描繪了隱居環境的清幽,而「疏韻」、「葉焦桐」則體現了詩人詩文的高古風格。後句中的「曲壘商浮白」、「夢狹桃笙賦比紅」展現了詩人在詩文創作中的情感寄託和對美好夢境的嚮往。最後,詩人以「山國日閒鷗社稼,海門春老鱟帆風」自喻,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滿足和對海上自由的嚮往,而「清狂近接無爭侶,不喻蓬蒿有射工」則彰顯了詩人對世俗紛爭的超然和不解。

區懷年

區懷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貢生,任太學考通判。明思宗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選,以內艱回籍,後授翰林院孔目。歸臥雲石,學赤松遊,日以賡和撰述爲事。著有《玄超堂藏稿》、《擊築吟》諸集。清光緒《高明縣誌》卷一三有傳。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