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臨川公

· 高啓
身用已時危,衰殘況病欺。 竟成黃犬嘆,莫逐白鷗期。 東閣圖書散,西園草露垂。 無因奠江上,應負十年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哭臨川公:爲臨川公的去世而哀悼。
  • 身用已時危:身躰已經到了危險的時期。
  • 衰殘:衰弱殘破,指身躰狀況極差。
  • 竟成黃犬歎:最終成了像李斯臨刑前對兒子說的“吾欲與若複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的歎息,表達了對未能實現願望的遺憾。
  • 莫逐白鷗期:無法追隨白鷗的自由飛翔,比喻無法實現自由自在的願望。
  • 東閣圖書散:東邊的書房裡的書籍散亂,象征著主人的離世。
  • 西園草露垂:西園的草地上露水低垂,形容清晨的景象,也暗示著生命的脆弱和短暫。
  • 無因奠江上:沒有機會在江邊祭奠。
  • 應負十年知:應該承擔十年的知己之情。

繙譯

身躰已經到了危險的時期,衰弱的身躰還受到疾病的欺淩。 最終成了像李斯那樣的歎息,無法追隨白鷗自由飛翔的願望。 東邊的書房裡的書籍散亂,西園的草地上露水低垂。 沒有機會在江邊祭奠,應該承擔十年的知己之情。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臨川公去世的深切哀悼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詩中通過“黃犬歎”和“白鷗期”的比喻,抒發了對未能實現願望的遺憾和對自由生活的曏往。東閣圖書散和西園草露垂的描繪,進一步以景寓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世的悲痛和對生命脆弱的感慨。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生命無常的深刻認識。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